專欄 | 縱橫大歷史:文革系列 第六十二講 毛澤東武漢遊長江
一、毛澤東真的比孫楊遊得還快?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文革歷史系列節目。
在上一講中,我們談到,1966年6—7月之間,在劉少奇的主導和毛澤東的許可下,中共中央向各高校和各單位派遣了工作組。在這一期間,劉少奇試圖展開一場二次“反右”運動,工作組則把成千上萬的民衆打成了所謂的“右派”和“反革命”,進行政治迫害。除此之外,也有一批幹部被以“丟卒保車”的方式拋了出來,成爲了工作組的打擊對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文革的主導權似乎落入了工作組的手中,文革作爲一場政治運動則也和此前中共在1957年展開的反右運動一樣,成爲了在中共黨組織領導之下的、有計劃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清洗。
然而可以說,實際上此時的毛澤東纔是真正掌握着主動權的那個人。在文革開始之後,毛澤東一直身處南方,如同一個獵人一樣盯着劉少奇的行爲,並在等待和尋找機會對劉少奇發動致命的一擊。隨着工作組展開了大規模的政治迫害,成爲工作組攻擊目標的大批人當中正醞釀着一股強烈的憤怒和怨氣。對毛澤東而言,如果他能夠利用自己在當時作爲一個“超級領袖”的“權威”,利用這股憤怒和怨氣對劉少奇展開攻擊,那麼劉少奇將在頃刻之間從迫害他人的人,轉變爲遭到圍攻的對象。在1966年7月,毛澤東開始了他的行動。
讓我們從一個文革初期知名的歷史場景開始說起吧。
在1966年7月16日,時年73歲的毛澤東出現在了武漢的長江江面上,進行了一場游泳。在這件事發生的九天以後,中國官方喉舌《人民日報》頭版以《毛主席暢遊長江》爲標題,對毛澤東在長江游泳這件事進行了如下的報道。報道的全文是: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六日,再一次乘風破浪,暢遊長江。
這一天,武漢晴空萬里,長江兩岸萬衆歡騰。
“十年前的六月,毛主席曾經三次在武漢橫渡長江,並且寫下了光輝豪邁的詩篇《水調歌頭》(游泳)。十年後的今天,毛主席又在大江中遨遊,歷時一小時零五分,遊程近三十華里,‘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毛主席再次暢遊長江的喜訊,很快傳遍了武漢。武漢全城男女老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我們敬愛的領袖毛主席這樣健康,這是全中國人民的最大幸福!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最大幸福!’
“七月十六日上午,武漢市五千游泳健兒,遵循毛主席到大江大海去游泳去鍛鍊的教導,在毛主席開闢的航道上,熱烈舉行第十一屆橫渡長江游泳比賽。我們的偉大領袖在這個時候乘快艇檢閱了參加比賽的游泳健兒,這給了武漢全體人民以無比巨大的鼓舞。”
(見《人民日報》,1966年7月25日第1版)
這份報道當中,可以說是相當地有類似當代朝鮮的那種歌頌金氏“領袖”的政治宣傳的風格,其中的內容可以說是頗爲誇張的。報道中提到,毛澤東僅僅用了一小時零五分鐘,就在長江中游了接近三十華里,也就是十五公里。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如果說毛澤東在一小時零五分鐘,也就是六十五分鐘裏遊了十五公里,那也就意味着他每秒鐘在水中的游泳速度是3.846米。
當然,由於毛澤東是在長江裏遊的,我們也姑且算他是順着水流流的。在1966年7月16日,長江在武漢的具體流速是多少,我沒有查到。不過,仍然有一些數據值得參考。根據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在去年7月16日的報道,當天長江在武漢的平均流速是每秒1.41米。另外,在1956年6月,毛澤東也曾在長江武漢段遊過泳,他的這次游泳的相關記錄中,有對當時長江流速的記載,爲每秒1.2—2米。另外,在1998年的長江大洪災期間,長江武漢段的流速曾經達到了每秒3米。不過,由於毛澤東也不可能在洪災發生時跑到長江裏游泳,因此這一數值是缺乏參考價值的。
總之,從以上數值來看,如果我們給長江流速取一個較大的數值,也就是每秒2米,那麼毛澤東如果要在65分鐘,也就是3900秒裏面遊15公里即15000米,那麼他個人的游泳速度就要達到每秒3.846米減去2米,也就是每秒1.846米。不過,由於這篇報道里說,毛澤東是遊了“近三十華里”,因此他的游泳速度是比每秒1.846米要稍低的,但也是接近這一數值的。
這個數值是什麼概念呢?在這裏,我們要看另一組數據。
在2012年8月4日,中國游泳選手孫楊在倫敦奧運會上參加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拿到了14分31秒02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這意味着,他每秒遊了1.722米。這也就意味着,如果毛澤東真的每秒能遊接近1.846米,那麼他的游泳速度可以說是超越了孫楊,或者說至少是與孫楊非常接近。換言之,毛澤東的游泳速度和世界紀錄的打破者孫楊相當,甚至比孫楊還要更快。更何況,我們對毛澤東遊泳速度的計算,是給長江的流速設定了一個相當大的每秒2米。如果我們採用更低的長江流速速值,那麼毛澤東當時的游泳速度還要更快,甚至可以說是遠遠超越了世界紀錄的打破者孫楊。
二、“暢遊長江”是毛澤東的一場政治秀
可以說,儘管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狂熱的毛澤東信徒,對於有關毛澤東的任何正面記載都深信不疑。但是,只要是稍有一些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來,當時的中國官媒對毛澤東遊泳速度的報道完全是反智的、是以政治宣傳爲導向的,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政治神話。值得注意的是,在毛澤東這次所謂的“暢遊長江”後,直到今天,每年的7月16日都是武漢的“渡江節”。在今年的這一天,武漢就舉辦了第四十八屆“渡江節”,有上千人在這天橫渡了長江。而毛澤東在1966年所謂“暢遊長江”時所乘坐的W506號快艇,目前也已經被重新命名爲“66-716艇”,放置在武漢的橫渡長江博物館展出——這座博物館的展覽重點,實際上就是展示毛澤東“暢遊長江”的活動。可見,毛澤東在1966年的這次在長江武漢段游泳的活動,在中共的政治造神宣傳中算是相當受到重視的一頁。
那麼,值得追問的是,爲什麼毛澤東要在1966年7月16日這個時間節點,進行這樣一種活動呢?
事實上,毛澤東這種公開“暢遊長江”,並對他自己的游泳速度進行極盡誇張之能事的宣傳的行爲,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政治秀”。一方面,毛澤東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進行了進一步的造神,向民衆表示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全能領袖”。另一方面,毛澤東也在發出一種明確的政治信號,那就是雖然他已經73歲了,但他的身體仍然非常健康,能夠進行長時間的激烈運動,並且游泳速度不輸給任何年輕人。通過這種行爲,毛澤東傳達了明確的政治信號,向外界表明他仍然精力充沛,並且隨時有精力展開激烈的政治鬥爭。在那天“暢遊長江”的時候,江邊曾有狂熱的人羣呼喊“毛主席萬歲”,毛澤東則回應以“人民萬歲”。通過這種方式,毛澤東給自己打造了一種作爲“人民代言人”的“全能領袖”姿態。在這之後,他就會完全展示出他的獠牙,對劉少奇發動致命的一擊了。(見宋永毅:《“文化大革命”和非理性的毛澤東》,《當代中國研究》,2008年第4期)
三、毛澤東態度大轉變,要求撤銷工作組
在7月16日於武漢進行了在長江裏游泳的活動,並且據說游泳速度與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孫楊相當,甚至超越了孫楊之後,毛澤東便在7月18號回到了北京。在這之後,他一改之前允許中共中央派出工作組,並且對劉少奇搞二次反右不聞不問的姿態,來了一個立場大轉彎。在7月18日回到北京當天,毛澤東就在釣魚臺賓館召集中央文革小組開了會。在會上,毛澤東表示“怪不得到處鎮壓羣衆,現在才明白有一個司令部。”而知道毛澤東回到北京的劉少奇儘管試圖與毛澤東見面,但毛澤東卻不與他相見。一天後,也就是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召開。毛澤東本人繼續採用暫時退在一旁觀察局勢發展的姿態,沒有出席這次會議,會議的主持人則和此前一樣是劉少奇。在這次會上,當時屬於鐵桿毛派的陳伯達與劉少奇、鄧小平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陳伯達一反此前的常態,表示要撤銷工作組,劉少奇和鄧小平則表示反對。會後,接到請示的毛澤東終於進行了明確的表態,表示要撤銷工作組。到了7月23日,毛澤東在聽取了北京新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峯、第二書記吳德的彙報之後,又明確地表示道:“我考慮了一個星期,感到北京的運動搞得冷冷清清,我認爲派工作組是錯誤的。現在工作組起了什麼作用?起了阻礙作用。工作組一不會鬥,二不會改。”他還說:“現在總是“怕”字當頭,總是怕亂,怕反革命,怕動刀動槍,領導幹部都不下去,不到有亂子的地方去看看。李雪峯、吳德,你們不去看,天天忙具體事務,沒有感性認識,如何指導?”
這樣一來,毛澤東算是亮明瞭他自己的政治底牌,對工作組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要知道,僅僅就在一個多月以前的1966年6月上旬,毛澤東還曾經對向《人民日報》和北大派出工作組的事進行了批准,並且在向《人民日報》派出工作組的問題上白紙黑字地批示了“同意這樣做”的文字。而就在很短的時間之後,毛澤東就來了一個大轉彎,把他自己批示過的東西徹底否定掉。現在,毛澤東只需要把工作組製造的種種問題全部推給劉少奇,就能利用社會中存在的怨氣和憤怒迅速地挑起針對劉少奇的大規模攻勢。這時候的劉少奇,已經徹底成爲了毛澤東捕獸夾中的獵物,基本上算是徹底走完了他的政治生命。
很快,毛澤東就要發動這樣的一擊了。在接下來,毛澤東將寫出一份他自己的大字報,表示他會對劉少奇進行“炮打司令部”。而隨着工作組的撤銷,一場極爲狂亂和血腥的屠殺也隨之鋪開,一場腥風血雨籠罩了整個北京。文革這場政治運動的恐怖和瘋狂,也隨之更爲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關於這些事情,我們在之後的幾講當中,會進行詳細的講述。
感謝大家。這周就講到這裏,我們下個星期再見。
撰稿、主持、製作: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