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韓戰系列第三十八講 自由無價·中

2022.04.0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縱橫大歷史:韓戰系列第三十八講 自由無價·中 1966年,朴正熙(左三)與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左二)及東南亞條約組織各國首腦的合影。
(維基百科)

一、韓戰的遺產:從奧巴馬的講話談起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韓戰系列節目,講述第三十八講《自由無價·中》。

在上一講中,我們談到了自由世界的各國所建設的韓戰紀念設施。在華盛頓、倫敦、巴黎、首爾、安卡拉,以及其他十多個參加過聯合國軍的國家的首都,都存在着用於紀念韓戰的紀念碑、博物館、建築物等設施。這些紀念建築物展現了自由世界各國在韓戰當中付出的代價,並提醒着人們不要忘記爲了守護自由而犧牲的人們。

那麼,值得追問的是,自由世界通過韓戰所守護住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呢?2013727日,也就是韓戰停戰協定簽訂六十週年之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曾在華盛頓韓戰紀念碑旁,向參加紀念活動的韓戰老兵和他們的家屬發表過講話。在這段講話中,奧巴馬對老兵們這樣說:“5000萬韓國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下,韓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同朝鮮半島北方的壓迫和貧困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是勝利,這就是你們留下的遺產。”

事實上,一張流傳廣泛的照片也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現了韓戰的遺產。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14130日公佈的。照片顯示,在夜幕降臨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兩側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以韓戰交戰雙方的停戰分界線爲界,南面的韓國佈滿着燈火通明的燈光,北面的朝鮮除了平壤之外基本上是一團漆黑。所謂“一圖勝千言”,這樣一幅照片,最爲直觀地展現了韓戰帶來了什麼:國際社會通過成功地保衛大韓民國,得以在朝鮮半島南半部保住了自由,以及人類文明的燈火。

 

二、戰後韓國的經濟發展與民主化歷程

1987年6月,韓國爆發百萬人上街的六月民主運動。(維基百科)
1987年6月,韓國爆發百萬人上街的六月民主運動。(維基百科)

然而,事實上,在韓戰停戰協定剛剛簽署的時候,韓國仍是一個相當貧窮的國家。在經歷了三年的戰爭之後,韓國的失業率高達40%,有240萬人處在失業狀態,全國的基礎設施更是被戰爭摧毀殆盡,金屬工業的85%、機械工業的80%、化學工業的65%和紡織工業的65%遭到了破壞。1955年,韓國的人均GDP達到了戰後新低,僅僅只有64.09美元。在這樣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韓國開始了戰後的復興。(相關數據,參加CEIR Data;崔志鷹、樸昌根:《當代韓國經濟》,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年)

韓國能在韓戰後逐步復興,首先和國際社會的大力援助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在戰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韓國的經濟是靠着聯合國和美國的援助才能得以維持下去的。在1953—1960年之間,聯合國和美國分別向韓國提供了1.2億美元和17.4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得以在戰後的幾年中維持經濟的增長。在1953—1961年間,韓國經濟的年均增速爲3.9%,奠定了此後經濟騰飛的基礎。

1960年,大韓民國首任總統李承晚因選舉舞弊遭遇大規模學運抗議,下臺流亡海外,韓國曆史上的“第一共和國”宣告終結。在這之後,實行議會內閣制的“第二共和國”成立。第二共和國改變了李承晚時代打壓政治反對派的作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權,但由於這一政府缺乏領導能力,使得政局陷入混亂。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韓國軍隊少將的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第二共和國,成立了由軍人執政的“國家重建最高會議”。1963年,這一“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宣佈解散,轉而採用民政府的形式,建立了韓國曆史上的“第三共和國”。此後,朴正熙又在1972年發動政變解散國會,實行“維新憲法”,建立“第四共和國”,使自己走向了終身擔任總統的獨裁者道路。從1963年第三共和國建立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時,朴正熙長期擔任着韓國總統的職務。

朴正熙時代的韓國,實行的是威權統治體制。不過,這一時期的韓國在行政效率以及政治清廉方面,都比李承晚時代要更有建樹。隨着朴正熙的上臺,美國也調整了援助韓國的方式,將過去的支持性援助改成了鼓勵韓國經濟自立的發展援助。在這樣的背景下,美方建議韓國應當通過系統的計劃取得經濟的高速增長,得到了朴正熙的認同。1961年,朴正熙政府成立了經濟企劃院,負責制定全國經濟計劃及預算分配。在美方以及世界銀行的指導下,從19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開始實行工業化政策,並建設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西方對韓國的經濟援助,則在強調自由市場原則的前提下,對韓國的私人企業和中等規模企業進行了大力扶持。這樣的經濟援助方式,取代了過去的無償援助,使韓國的經濟走向了自立和騰飛的道路。(參見程曉燕:《美國援助與韓國經濟起飛:一項歷史的考察》,《世界政治與經濟論壇》,2008年第01期)在朴正熙時代,韓國首先在1962—1972年間建立了出口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經濟體系。接着,從1973年開始,韓國又開始大量投資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產業。到1980年代初,韓國已經實現了產業轉型。這一時期的韓國因爲經濟的飛速發展,與臺灣、香港、新加坡被合稱爲“亞洲四小龍”。到1979年時,韓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644美元。

1979年,朴正熙被屬下刺殺。在這之後,經過一系列政治鬥爭,韓軍將領全斗煥在同年底發動軍事政變終結了第四共和國,控制了韓國的軍政大權。在於1980年出動軍隊鎮壓了韓國西南部城市光州市民的抗議後,全斗煥出任總統,從1981年開始了韓國曆史上的“第五共和國”時期。在第五共和國時期,全斗煥一面採取高壓的威權統治,一面繼續繼承朴正熙時期的經濟政策,使韓國的經濟得以進一步增長。在全斗煥時期,韓國調整了產業結構,加強了市場作用在經濟中的因素。到1988年,韓國的人均GDP已經上升到了4172美元。而就在同一年,韓國完全實現了政治的民主化。

要講清楚韓國民主化的直接原因,需要從當時韓國所面臨的國際和國內局勢說起。在整個八十年代,韓國國內持續發生着大規模的民主運動,成千上萬的人不斷走上街頭要求獲得民主權利。在這一期間,韓國也申請到了198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奧委會在1987年對韓國表示,如果韓國國內的政治環境無法改善,那麼1988年奧運會將在其他國家舉行。在國際奧委會的敦促下,韓國的威權統治者進行了讓步。全斗煥的親信,同時也是被全斗煥指定的接班人盧泰愚發表了宣言,表示將會修改憲法、恢復民主直選。他的舉動,得到了韓國社會各界的歡迎,新的民主憲法也很快就獲得投票通過,盧泰愚則在隨後的選舉中當選爲總統,成爲了大韓民國民主化後真正意義上的一位民選總統。在既成事實、國際壓力與強大的民意壓力下,全斗煥本人也作出了讓步,在1988年按照新憲法的規定,將總統職位交給了民選總統盧泰愚,從而迎來了韓國延續至今的第六共和國時期。韓國,終於走向了完全的民主。

 

三、爲挽救韓國而犧牲的人們沒有白白死去

1988年,首爾奧運會開幕式上火炬點火的情形。(維基百科)
1988年,首爾奧運會開幕式上火炬點火的情形。(維基百科)

總的來說,儘管韓國的民主進程在韓戰後一直磕磕絆絆,但經過三十多年,韓國總算結束了威權統治的時期,迎來了真正民主化的時代。在進入民主化時代之後,韓國的經濟仍在不斷髮展,在1997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證爲了發達國家。在1990年代末,韓國開始採取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國家戰略,不但成功地實現了產業轉型,也使得被稱爲“韓流”的文化風潮席捲了全世界,甚至曾在中國培養出了“哈韓”一族。韓國強大的軟實力輸出,與給人神祕、獨裁、愚昧印象的朝鮮,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韓國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成就,與韓國的高度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是分不開的。在韓戰發生之前,韓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曾遠不如朝鮮。在那時,受到日本統治時期在朝鮮半島上遺留下的產業分佈情況的影響,半島上的工業大多集中在三八線以北地區。那時的三八線以南地區由於缺乏工業,可以說是除了農業之外沒有特長。除此之外,三八線以北擁有的自然資源,包括鐵礦、水資源、森林資源和石灰石都比南方要更加豐富,具備以工業立國的條件。一部韓戰戰史著作,在評價韓戰開戰之前的形勢時曾經這樣說道:“北方具有工業立國、自給自足的條件;南方除農業外,缺乏建設現代國家的自然條件。”也是在那個時候,朝鮮軍隊裝備着蘇聯援助的坦克和戰機,韓軍則只有裝備了少量裝甲車的步兵部隊。在那個時候,從表面上看,韓國似乎並沒有取勝的希望。(相關分析,見日本陸戰史普及研究會:《朝鮮戰爭》第一卷第一章)

然而,在韓戰開戰之後,隨着國際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對韓國展開援助,韓國頂住了戰爭的考驗,保住了來之不易的自由政體。在戰後,以美國爲主的各國對韓國的大規模援助,確保了韓國能夠度過戰後的艱難歲月,並建立起了能夠自立的經濟體系。而在政治層面,韓國儘管曾出現過長時間的威權統治,但就算是朴正熙、全斗煥也沒有徹底否認分權的自由政體,更沒有建立如蘇聯、中國、朝鮮一樣獨裁的極權主義體制。這樣的事實,使韓國的民主化成爲了可能。在1980年代,隨着韓國經濟的不斷髮展,韓國民衆的公民意識日漸高漲。在民衆大規模抗爭的倒逼之下,韓國政府終於在19871988年實行民主化、開放了政權,實現了還政於民,從而真正地形成了今天的那個與朝鮮相比,自由、富裕的韓國。正如曾擔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的講話所說,人們只需要看一看如今韓國和朝鮮的對比,就能立即明白韓戰的意義。在成功地保衛了韓國的文明這一意義上來說,聯合國軍在韓戰中絕對沒有失敗。因爲從一開始,組建聯合國軍的初衷就是保衛遭到侵略的大韓民國。在韓戰中,聯合國軍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而與這一點相反的是,共產極權陣營在發動韓戰時統一朝鮮半島、將整個朝鮮半島納入金氏政權統治的企圖,卻沒能夠通過韓戰實現。從這一點來看,儘管共產極權陣營反覆強調他們在韓戰中獲得了勝利,但實際上他們纔是真正失敗的一方。那張展示着韓國和朝鮮夜晚燈火對比的圖片,就用最直觀的方式向世人述說了韓戰的意義:在韓戰中犧牲的自由世界軍人沒有白白死去,他們在朝鮮半島上抗擊了極權主義勢力的擴張,挽救了一個國家的自由、繁榮與文明。從這一點來說,這就是韓戰最大的意義所在。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