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韓戰系列第三十六講 歷史重現

2022.03.23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縱橫大歷史:韓戰系列第三十六講 歷史重現 2019年6月20日,習近平與金正恩會面握手。
KCNA VIA KNS / AFP

一、斯大林由韓戰建立的遠東國際體系的興衰回顧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韓戰歷史系列節目,講述第三十六講《歷史重現》。

在此前的幾講中,我們通過從蘇聯、中國、朝鮮三方的視角出發,拼出了一個宏大的歷史拼圖,也就是共產極權陣營試圖通過韓戰建立起怎樣的一套國際體系,以及這套體系一步步崩潰的過程。可以說,韓戰的真正策劃者、發起者和指導者實際上就是蘇聯的大獨裁者斯大林。爲了使美國的軍事資源從冷戰的主要對峙區域歐洲轉移到亞洲,斯大林指使金日成發動了韓戰,並引起了美國的軍事介入。隨後,斯大林又指使毛澤東參加韓戰,從而將中國完全綁在了蘇聯的戰車上,進而獲得了通過中國獲取亞熱帶和熱帶戰略資源的通道,以及將共產極權勢力的觸角進一步伸入東南亞的機會。通過參加韓戰,中共獲得了蘇聯的大力援助,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併爲了維持畸形的工業化經濟體系對農民發動了殘酷的“糧食戰爭”,鋪好了通往餓死三千多萬人的大饑荒的道路。

斯大林在1953年死後,這一套斯大林精心構築起來的體系開始一步步走向崩潰。隨着毛澤東逐漸對蘇聯顯露出不臣之心,以及赫魯曉夫對蘇聯內部的保守勢力進行政治清洗,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爲了強化自身的政治地位,都對金日成進行了爭相拉攏。這樣一來,儘管蘇聯和中國曾經支持朝鮮內部的蘇聯派和延安派發動試圖推翻金日成的“八月宗派事件”,但蘇中兩國並沒有阻止金日成在平息“八月宗派事件”後對蘇聯派和延安派進行的毀滅性屠殺。

在這之後,隨着蘇中兩國的步步交惡,雙方對金日成進行了爭相拉攏。金日成則採取“等距外交”的立場,對蘇中雙方都建立起了盟友關係。在蘇中全面決裂及毛澤東發動文革之後,金日成儘管一度被中國激進的毛派分子視作追隨蘇聯的修正主義者,中共和朝鮮的關係也隨之轉冷,但金日成依然模仿着毛澤東通過文革建立起的登峯造極的個人崇拜,在神化自己的同時,清洗了自己所在的游擊隊派,進而將自己的長子金正日確立爲接班人,建立起了世襲制的金氏王朝。然而,此時的金日成已經不再能指望中共對他的革命提供援助。隨着文革的降溫,儘管毛澤東與金日成修復了關係,但此時毛澤東已經與西方陣營越走越近,中國封鎖了蘇聯的南翼。1975年,在毛澤東與金日成的最後一次會面中,毛澤東對援助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沒有表現出興趣。至此,斯大林通過韓戰好不容易在遠東建立起來的一整套體系,就走向了土崩瓦解。

但是,值得追問的是,爲什麼在當今的世界,俄羅斯、中國和朝鮮依然在許多問題上步調一致呢?在1975年後,蘇聯和繼承了它主要領土的俄羅斯,加上中國、朝鮮這三者之間,又呈現出了一種怎樣的關係呢?今天的這一講,我們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2019年4月25日,金正恩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面握手。 (AP Photo/Alexander Zemlianichenko, Pool, File)
2019年4月25日,金正恩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面握手。 (AP Photo/Alexander Zemlianichenko, Pool, File)

二、“苦難的行軍”:朝鮮陷入孤立與大饑荒

1976年,毛澤東病死,中國進入了短暫的華國鋒時代。19785月,華國鋒出訪朝鮮,受到了盛大的歡迎,看上去似乎是延續了中國和朝鮮所謂“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然而在此時,在毛澤東死後,對於毛澤東的個人崇拜相當不滿的中共元老事實上也對金日成的個人崇拜,以及金日成建立世襲體制的舉動相當之不滿。當時隨同華國鋒出訪朝鮮的中共中聯部長耿飈曾在內部傳達過一個情況,表示中共領導人“並不同意朝鮮關於主體思想的提法和金日成準備將政權傳給兒子的做法。”

隨着華國鋒在此後不久逐漸淡出政壇,中國進入了鄧小平時代。19794月,金日成祕密訪華,中國隨後恢復了對朝鮮的無償軍事援助,並答應以半價向朝鮮提供石油、建立輸油管道。在1980年代前半期,中國繼續大力援助着朝鮮,援助的內容包括價值達到每年數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和貸款,以及包括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改裝版米格-21在內的軍事援助。不過,隨着1980年代中共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髮展,中國開始在這一時期與韓國不斷加強經貿合作。在1984年,中國和朝鮮的貿易額爲4.98億美元,中韓貿易額則爲4.43億美元。到了第二年,中韓貿易額猛增到了11.61億美元,遠遠超出了中國和朝鮮之間的4.88億美元貿易額。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朝鮮的援助則開始打折扣。儘管金日成對於鄧小平在1989年進行的六四屠殺表達了完全的支持,但進入1990年代後,中國對朝鮮的石油供應開始從半價提供改爲按照國際市場價提供。隨着中共在1992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路線,中韓的經濟往來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了起來,中韓兩國在同一年宣佈建交。到1994年末,中國在朝鮮的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人員僅剩下25人,在韓國的卻有將近1.7萬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和朝鮮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冷淡期。

1980年代中期,隨着中國和朝鮮在意識形態和經濟合作領域漸行漸遠,朝鮮開始嚴重地依賴蘇聯的援助。19845月—7月,金日成出訪蘇聯和東歐共產陣營國家,並在這之後得到了蘇聯更大規模的援助。19858月,蘇聯派出了龐大的黨政代表團訪問朝鮮,在同一年向朝鮮提供了薩姆-3型地對空導彈和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3戰鬥機,並同意爲朝鮮援建原子能發電站。(以上內容,參見沈志華:《最後的“天朝”: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尾聲《改革開放與中朝同盟基礎的瓦解》)

然而,這也是蘇聯和朝鮮的最後蜜月期了。隨着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出任蘇共總書記,蘇共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在19909月與韓國建交,引發了朝鮮的猛烈抨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所謂正統繼承了馬列主義的“主體思想”爲官方意識形態的朝鮮,開始認爲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並認爲蘇聯也已經不再堅持“社會主義國際主義”。朝鮮依然堅持着堅決反美的外交路線,從而在國際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隨着蘇聯在1991年解體,蘇聯對朝鮮的援助停止了。在這之後的幾年裏,儘管中國繼續向朝鮮大量出口食物和燃料,但奉行改革開放路線的中共在1993年之後也叫停了這種大量援助。1994年,金日成病死,金正日繼位。從這一年開始,一場被朝鮮官方稱爲“苦難的行軍”的慘烈饑荒席捲了朝鮮全境。

在蘇聯和中國的大量援助不復存在的情況下,朝鮮的糧食產量在1994—1996年間減少了六成。由於糧食短缺,食不果腹的朝鮮農民只得在山上開墾土地,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洪災,又進一步擴大了糧食短缺的程度。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朝鮮政權依然堅持被稱爲“先軍政治”的政策,使軍人能夠比平民更優先地獲得食物配給,從而加重了糧食短缺的蔓延。結果,朝鮮政權就連軍人的糧食配給都已經無法保障了。而與此同時,金正日依然忙於神化“先王”金日成的工作,徵發大批民力營建着極盡奢華的錦繡山太陽宮,用於保存金日成的屍體。這樣,在19951998年間,慘絕人寰的大饑荒在朝鮮上演。對於這次饑荒的慘景,逃亡韓國的前朝鮮高幹黃長燁曾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過生動的記錄。其中一段文字這樣說:

“糧食難弄,人們成堆的餓死。只要稍微離開平壤市中心,就能看到餓死的人,往郊外去,更是成堆的屍體。許多人跑到山澗水裏撈魚喫。平壤尚且如此,地方就更無法想象了。

“據從地方回來的同志報告說,每個火車站都有餓死的孩子們,海濱的人捕魚太多,導致附近海域魚子都沒了;人們又去深海捕,結果一次就淹死了數百人。

“父母養不起孩子,就送出去討飯……根據組織部的說法,95年共餓死五十萬人,包括五萬名黨員,今年(11月中旬)已經餓死約一百萬人。”(按:“今年”指1996年,見黃長燁:《黃長燁回憶錄——我看到了歷史的真諦》第十章《逃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年)

在有的地方,殘酷的饑荒甚至導致了人喫人的慘象。根據黃長燁的估計,有多達250萬人在1995—1998年間餓死了。面對這樣可怕的人道災難,美國和韓國伸出了援手,開始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其中,作爲朝鮮的最大糧食援助國,美國從1996年開始通過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向朝鮮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援助。僅僅在1999年一年,美國就向朝鮮出口了近60萬噸糧食。這樣,在自由世界的人道主義救援下,朝鮮這次恐怖的饑荒終於結束了。但在這之後,朝鮮依然不時出現局部性的饑荒,也依然故我地在外交上採取堅決反美的路線。

 

2022年2月4日,普京、習近平進行了會面,俄羅斯與中國在同日發表聯合聲明。(AP)
2022年2月4日,普京、習近平進行了會面,俄羅斯與中國在同日發表聯合聲明。(AP)

三、歷史重現:熱愛自由的人們肩負着捍衛自由的使命

2000年,出自蘇聯情報機關的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在這之後,普京不斷打壓政治反對派,逐步建立起了他在俄羅斯的專制統治,開始對西方世界採取敵視的態度,甚至對大獨裁者斯大林的所謂“成就”進行正面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繼承了斯大林政治遺產的普京,和金日成的後代又走到了一起。

2006年,朝鮮進行了首次覈實驗。在這之後,朝鮮又進行了多次核試驗。2011年,金正日病死,他的第三子金正恩繼承了金氏王朝的“王位”,朝鮮的核試驗與核子研究也在不斷地進行。而一直到2015年,普京當局都允許朝鮮在俄羅斯境內進行核子研究。此外,在2014年,普京當局免除了朝鮮的100億美元債務。2017年,俄羅斯和朝鮮擴大了在鐵路網建設問題上的合作,使得封閉的朝鮮能夠派遣更多鐵路工人進入俄羅斯工作。俄羅斯也擬定了中長期的計劃,允許更多朝鮮工人前往俄羅斯工作。接下來,在20194月,金正恩又出訪俄羅斯,與普京進行了一對一會談。

儘管金正恩本人有在西方留學的背景,但他絕不是一個所謂的“開明派”。上臺之後,金正恩發動了殘酷的政治清洗,於2013年將朝鮮勞動黨內被視作開明派的政治局委員張成澤處決,而張成澤也是金正恩的姑父。2017年,金正恩的長兄金正男又在馬來西亞遇刺身亡。日本放送協會(NHK)在2018年披露,通過採訪中國政府內部的消息人士得知,此前張成澤曾在2012年訪華時,與當時的中共首腦胡錦濤進行單獨交談,透露了擁立金正男的想法,而這一談話被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派人竊聽,並轉告給了金正恩,從而導致金正恩對張成澤和金正男下了殺手。(參見《金正男遇刺案 背後可能暗藏繼承人問題泄密》,NHK2018214日)

事實上,儘管中共一度曾因爲不滿朝鮮的核試驗,從而導致了雙方產生了一定的矛盾,但隨着金正恩在20183月訪華並與習近平會面,雙方的關係又一次熱絡了起來。金正恩的這次訪華,是他在上臺後的首次出訪。在這之後,金正恩又兩度訪華,習近平也在20196月訪問朝鮮與金正恩會面。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上臺以來時常利用毛澤東留下的政治資源,打造對自己的個人崇拜,並正在不斷挑戰着國際秩序。毛澤東的繼承人習近平與金日成的後代金正恩在近年來的熱絡往來,無疑透露了兩者加深合作的信號。

接下來,就在今年24日,也就是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日子,普京與習近平在會面後發表了俄羅斯與中國的聯合聲明,宣佈兩國將會展開無禁區合作。224日,普京悍然發動了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並引起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一致譴責和制裁。33日,在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停止侵略戰爭的會議上,中國投下了棄權票,朝鮮則成爲了五個投下反對票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的世界似乎又回到了1950年的時刻。當時,斯大林、毛澤東和金日成站在同一陣營,一同投入了試圖顛覆世界秩序的韓戰。而現在,繼承了斯大林遺產的普京、毛澤東的繼承者習近平和金日成的後代金正恩,又互相靠攏了起來,試圖對世界秩序進行顛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直到今天,我們的世界依然與韓戰發生時的世界非常相似。在1950年時,國際社會組織起了拯救韓國,抵抗斯大林、毛澤東和金日成的聯合國軍,挽救了韓國的自由。在今天,國際社會也正在行動起來援助烏克蘭,並正在展開對普京、習近平和金正恩的抵制。可以說,我們一直生活在歷史當中。在這歷史重現的時刻,熱愛自由的人們依然和韓戰時一樣,肩負着捍衛自由的使命。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