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韩战系列第三十四讲 金氏王朝·中

2022.03.0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专栏 | 纵横大历史:韩战系列第三十四讲 金氏王朝·中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会议时发表讲话。
(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中共为什么没有制止金日成清洗“延安派”?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讲述第三十四讲《金氏王朝·中》。

在上一讲中,我们回顾了北韩首脑金日成在1950年代如何运用政治手腕,对朝鲜劳动党内的“国内派”、“延安派”、“苏联派”等政治派系进行大清洗,从而使劳动党内仅剩下金日成所在的派系“游击队派”的过程。可以说,通过这些行为,金日成不但将自己变成了北韩国内的独裁者,也使他和苏联、中国的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这之后,北韩历史将会怎样发展呢?苏联、中国、北韩的三方关系关系又将如何演变呢?在这一讲中,我们就将回答这些问题。

如上一讲所说,在1956年的“八月宗派事件”中,朝鲜劳动党内的“苏联派”与“延安派”试图发动政变推翻金日成的统治,却败给了金日成的一系列政治手腕。尽管苏联和中国的代表团曾在同年9月到达平壤,对金日成进行了施压,要求他不得清洗“苏联派”和“延安派”,得到金日成的同意。但在苏中代表团离开平壤后,金日成迅速违背了他此前在压力下做出过的承诺,于1957—1958年展开了一场斯大林式的大清洗,屠杀、关押了一万人,将“苏联派”和“延安派”彻底毁灭。

事实上,参与“八月宗派事件”的人士,大部分都属于与中共有历史渊源的“延安派”。“延安派”和“苏联派”在谋划推翻金日成时,也曾在中共方面得到毛泽东的同意。在金日成开始进行大清洗的1957年,仍然有大批所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即韩战期间开入朝鲜半岛的中共军队驻扎在北韩。然而,当金日成对“延安派”进行大屠杀时,这些中共部队却没有进行过多干预,反而在1958年撤离了北韩。这一切的发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

促使中共作出从朝鲜半岛撤军决定的一大原因,与毛泽东试图在斯大林死后夺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有关。对于国际共运而言,斯大林曾是当之无愧的最高领袖,毛泽东、金日成则是听命于他的棋子。然而,在斯大林死后,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国际共运当中所谓“革命经验”最丰富的人。因此,在斯大林死后,毛泽东便开始渐渐地显露出了他对苏联的不臣之心。这样,对早已对苏联和中国对北韩的控制有所不满的金日成进行一定程度的拉拢,便成为了毛泽东考虑的首要问题,而“延安派”在北韩的安危则成为了一个次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11月时,北韩就曾自行提议请联合国召集有关国家会议来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显示了他试图绕开苏联和中国自行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想法。

二、拉拢金日成:毛泽东从北韩撤军的原因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撤离北韩的中共军在平壤登上列车,在平壤车站受到北韩官方组织起的欢送。(来自中国政府网)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撤离北韩的中共军在平壤登上列车,在平壤车站受到北韩官方组织起的欢送。(来自中国政府网)

事实上,自从韩战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签订以后,美军和中共军就已经开始不断撤离朝鲜半岛。到1956年时,美军和中共军已经从朝鲜半岛各自撤出了大半部队,巅峰时期在北韩境内拥有120万兵力的中共军仅剩下44万人,留守在韩国的美军则仅剩下以两个师为主体的兵力。现存档案文献的记录显示,毛泽东是在1956年11月最早提出从北韩撤军的。当时,毛泽东在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会面时,就曾向尤金提出过从北韩撤军的想法,并向苏联领导人征求了意见。1957年1月,周恩来到访苏联,得到了赫鲁晓夫对于中共撤军的同意。1957年11月,苏联举行了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于莫斯科召集了有六十四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毛泽东参与了这次会议。一方面,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放出了令苏联和东欧共产国家难以接受的狂言,表示“不要怕战争。既不要怕原子弹,也不要怕武器。无论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都一定会取胜。”“如果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我们,而我们现在6亿人,即使我们损失其中的3亿又怎么样,战争嘛,若干年之后,我们培育出新人,就会使人口得到恢复。”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在当时向同在莫斯科的金日成提出了撤军的动议。

在11月9日与金日成的会面中,毛泽东表示,去年他派彭德怀加入向北韩施压的苏中代表团,“可以看成是对朝鲜劳动党内部事务的干涉”,并说“我们决定不再干这样的事”。此外,毛泽东还询问金日成,能否让因“八月宗派事件”流亡中国的“延安派”人员回去,遭到了金日成的拒绝,毛泽东也就没有再过多追问。正是在这次会面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共准备从北韩撤军的动议,并表示这样做能使美军也从韩国撤走两个师。(相关情况,参见田武雄:《同声异气: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毛泽东提出这些动议时,金日成针对“延安派”和“苏联派”的血腥清洗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也就是说,“延安派”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毛泽东的弃子。

几天后,金日成答复毛泽东,表示他同意中共军队撤离,并说他会在回国后与党中央进行讨论,再作出进一步答复。金日成在回到北韩后,于同年12月提出了两套撤军方案,第一套是由北韩向中方和联合国方面致函,分别要求中共军和美军撤离朝鲜半岛。第二套则是由中国政府声明提议双方撤军,北韩则进行附议与响应。在中共中央进行了讨论后,毛泽东在1957年12月31日部分采纳金日成的第一套方案,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表示北韩不应该向联合国写信要求美方撤军,而是改由北韩方面公开声明提出相关撤军建议。因为在中共看来,如果北韩在这一问题上与联合国进行接触,便会导致整个联合国在撤军问题上成为“敌对的一方”,会生出更多枝节。

最后,经中共修改的撤军方案步骤,首先是由北韩政府发表公开声明主张撤军,中国政府随后表示响应和支持,苏联政府则也表示支持,并提出召开有关国家会议的建议。最后,再由中国代表团访问北韩,与北韩发表联合声明。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北韩在撤军问题上与联合国的直接接触。随后,周恩来在1958年1月8日向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上报了这一撤军方案。1月23日,尤金向中方转达了莫斯科方面的态度,表示苏联完全同意中国的意见。(参见田武雄:《同声异气: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

三、中共军撤离北韩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活动的终结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参加红场阅兵。毛泽东身旁的人为赫鲁晓夫(右三)。(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参加红场阅兵。毛泽东身旁的人为赫鲁晓夫(右三)。(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接下来,一切就完全按照苏联、中国、北韩三方商议出的剧本上演了。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率代表团到访北韩,在次日开始与北韩方面进行有关撤军的协商。2月19日,中国和北韩发表了关于撤军的联合声明。接下来,仍在北韩的44万中共军队分为三个批次,于1958年3月12日—4月25日、7月11日—8月14日和9月25日—10月26日陆续撤出了北韩。1958年10月25日,当最后一列装载着中共军人的列车从平壤出发时,金日成曾率领北韩高层到场欢送。然而,这一片看上去的其乐融融,事实上是经过各种利益交换和算计才达成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共军撤离北韩以后的几十年里,朝鲜半岛上实际上还有一小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活动的中国军人。这是因为,在1953年7月的停战协定签署之后,联合国在朝鲜半岛设置了名为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机构,用于监督双方的停火。这一机构有联合国军、北韩军和中共军的代表参加,会在分界线上的板门店不断举行会议,磋商相关事宜。而其中的中共军代表,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的名义长期存在了下去。1991年3月,美方决定由韩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军代表团职务,遭到了北韩方面的反对,因为北韩认为韩国并非停战协定的签字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北韩方面退出了停战委员会,并在1994年4月28日宣布停止“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在停战委员会中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停战委员会已无法维持运作。1994年9月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会召回在板门店的中方代表团。同年12月15日,时任中国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召回了板门店的所谓“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这样,尽管中国方面未曾官方宣布过解散所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但从这时起,中共军队以这个与事实相差万里的名字在朝鲜半岛的活动,就算是彻底地告一段落了。

随着中共军队在1958年撤离朝鲜半岛,苏联、中国、北韩三方的关系发生了更为微妙的变化。此时,毛泽东已经对苏联显露出了相当明显的不臣之心,苏联和中国的决裂即将发生。另一方面,金日成则终于摆脱了令他深感不安的中共大军,开始向苏联方面表达了展开更多军事合作的意愿。1958年5月28日,金日成在与苏联驻北韩武官季亚科诺夫谈话时,表示北韩的空军和海军很弱小,完全需要苏联的帮助。如果苏军总参谋部认为有必要在北韩境内建设空军和海军基地,就可以马上进行,北韩方面则会提供足够的水泥。(参见田武雄:《同声异气: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同处一个阵营的苏联、中国和北韩,即将迎来一场连环背刺的大戏。这场大戏的结局,则是使斯大林通过韩战苦心经营起的那个体系走向了崩塌。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