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中國,何以左風日烈?

2022.11.10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中國透視:中國,何以左風日烈? 中國各地供銷社"死灰復燃"的消息引發熱烈討論
網絡截圖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文貫中博士, 三一學院榮休教授

中共20大開過之後的這十多天的日子裏,從國內傳來的書信和新聞,使我有一種時光穿越的感覺,似乎回到了四十多和五十多年前的中國,一系列幾乎已被忘卻了的詞彙破土而出,撲面而來,諸如:供銷社、國營食堂、票證、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公私合營、統購統銷……勾起了自己青少年歲月的一幕幕場景和廣播聲浪,歷歷在目,聲聲在耳。

文教授,這些幽靈的出現,意味着什麼?它們有哪些值得關注和警惕的趨向?請你給聽衆介紹一下你的觀察與分析,請!

一、 捲土重來的毛氏逆風

1)歷史幽靈:自邊緣重回中心

供銷社:
一度“走入歷史”的供銷社,最近7年來在習近平治下大力重建,在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供銷總社的負責人梁惠玲當選中央委員,突顯其政治地位提升。

從習近平班底2015年下令恢復供銷社體系後,自2016年開始的來自中央的年度撥款,相比2016年前,都是數倍的增加,2016年即達23億多元(人民幣,下同)。2017年更是達28.7億多元。

而另一個讓人矚目的現象是,在最近兩年,供銷合作社的年初預算的財政撥款,和年度決算顯示的實際財政撥款更是相差數倍之多。

而且,它還擴大了功能,囊括了三農、物流、電商、金融等領域。

統購統銷又重來

供銷社,不但是中國計劃經濟的符號之一,亦是無數中國人物資匱乏的集體記憶。

供銷社正被賦予應急和戰備功能,但知識界稱,這已被證實完全失敗的模式,即便能承擔短期應急和戰備功能,也可能成爲全中國數代人的噩夢。

國營食堂

近日,中國多地發佈關於國營食堂的重新經營計劃,引發民衆熱議中國將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專家表示,在內部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面臨封鎖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正抓緊對經濟的控制,爲與西方脫鉤做準備。

長期以來,“供銷社”和“國營食堂”在中國有特定的政治含義,是上世紀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儘管國營實體從未在中國經濟中消失,但近期中國官方對兩者的大肆宣揚,還是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和民衆的擔憂。

社區委員會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通知,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區服務功能。按照標準規範要求,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託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

這是二十大後,中共當局最先推出的重大社會改革。以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在強調中國式的現代化,前者是市場經濟加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爲前提,後者是共產黨專政加現代化,以共產黨專政爲前提。

所謂“完整社區建設”,就是將城市居民的生活,全面囊括在居委會的統一管制之下,涉及民生的所有生活供應和生活服務,都由居委會一手包辦。表面上,這是“完善”社區服務的舉措,實際上是強化城市居民對政府的依附性,一個人一個家庭,日後離開居委會的“社區建設”,就將無法獨自生存下去。

一旦政府的社會服務“完整”了,必將擠壓和驅逐私營企業與個體戶,由政府服務壟斷市場,到時私營與個體戶就會成爲“資本主義尾巴”,必須“割除”,直至市場只剩下公營的服務,那時社區建設就算“完整”了。

這一套“完整”建設之陰毒,在於它不是短期內實現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到一般人無法感覺它的存在和發展。居委會建設初登場,要與私營和個體競爭,它的服務質量和定價都要依從市場規律,因此,一開始的服務質量與價格都會符合市民期望,但當居委會完全佔領了市場,一家獨大,無人足以動搖它的地位,那時只有居委會說了算。那是對中國人全身心的掠奪與控制。

公私合營死灰復燃

聯通要與騰訊合營,上海移動與京東合作,稱爲混改,週三(11月2日)下午,中共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披露,國企聯通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騰訊產業創投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獲得無條件批准,審結時間爲10月18日。

上海移動與京東科技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均與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或網絡安全有關。

二、 國進民退加速,習明知會導致經濟蕭條,何以仍然頑固出此下策?

有一種觀察,是從外交着眼,從美中關係着眼,不妨一議。

有五個看點值得思考。

1 ) 中共二十大一結束,10月24日,美國就公佈了中共火箭軍所有9個基地以及各部門地理位置,包括基地指揮官、部門指揮官、擁有配備、組織架構等資訊。

緊接着,10月27日,美國發布《2022年度國防戰略報告》,並同步發佈《導彈防禦評估報告》和《核態勢審議報告》,這是美軍首次同步發佈這三大戰略報告,並對美軍未來幾年內的軍事戰略、戰略和軍備建設上的優先級進行公佈。

這是美國“軍事一體化威懾”中共,進入實施化層面的戰略目標重新定位和鄭重宣示, 強調美軍在未來幾年的軍事優先事項直接與中共對世界的威脅掛鉤。

這是美中對立態勢的嚴重升級。北京的反應非常激烈和憤怒。

2) 這次中共20大,習派“大獲全勝”, 李汪胡等全部出局 。不少人認爲,這就表明二十大之前半年的海內外中文世界,出現的諸如“習下李上”的諸種“謠言”, 完全是子虛烏有,憑空捏造。 但是,這很難解釋,爲何李克強十年不作爲, 最後半年則生龍活虎,又是主動出面主持兩次十幾萬官員規模的全國會議,又是北戴河後率先現身深圳拜鄧 ,鼓吹黃河長江水倒流或不倒流?爲何有9/21軍改會議上, 被習甩掉的李橋銘坐鎮中央,還升任陸軍司令? 爲何有江澤民的神祕照片流出, 和最後的江朱等不露面……等等。中國的官媒新華網, 人民網等的有時捧習, 有時又捧李的莫名其妙的宣傳模式,全球不知其所云。

3) 因此,可以合理設想,“習下李上”等傳言是中共內部元老派與“改開”派的期待。俄烏戰爭“閃電戰”的失敗,使習以攻打臺灣做策應的謀略失敗。習在美俄兩面不是人。而他的“病毒清零”損壞了經濟和外貿,造成了進退兩難。民怨沸騰。改開派認爲習這樣亂搞中共會撐不住了。而且也不難想像, “改開”派們與西方陣營, 不可能沒有接觸溝通。但西方主流輿論界沒有傳播也並未回應那些傳言,仍認爲習肯定連任。 這可理解爲西方政商學各界主流並未正面回報北京的務實派的橄欖枝,並不認爲中共改開派能真正改變中共,使中國融入世界。他們過去上過當,現在圍堵中共的決心不會因換領導人改變而改變。甚至他們多數相信不如仍由習在位,這樣中共衰敗得更快,遑論崛起云云了。這也是紐約時報《習近平,謝謝你》等西方輿論的主調。

4) 面對美國與西方的冷淡反應,務實派們領悟到了其基本信息, 知道中美關係恢復不了了, 換人亦不會改變大局。且美國政府對北京火箭軍祕密的空前披露及其致命的三個戰略報告已勢不可擋, 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大勢已去,不如急流勇退。既然是習近平你惹的禍, 還是你自己背爲好。意興闌珊——這是前段態勢張揚的改開派目前的精神狀態。人皆可見。

5) 習近平顯然不同,他沒有退路。拼了命也要終身連任,哪怕前面是萬丈懸崖。所以經濟消退,喫相難看他也顧不上了。他面臨的是背水一戰的態勢,而他的對手則不是背水一戰的心態。這就是兩者意志力的差別。

三、 戰時體制正在崛起,其壽命幾何?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