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爲了免於恐懼的自由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張傑博士 ,週刊《九頭鳥:自由言說》創辦者, “張傑點評”(YouTube)主持人
一、“人間蒸發”重現中國
最近,有一些知識人新聞人在中國大陸人間蒸發了,中國大陸,越來越像一個魔幻的恐怖世界。
我們今天想通過討論三個案子來透視中國大陸的基本政治生態和恐怖氣氛,看看這些案子有何重要特點,通過這些案子,研究習近平對中共當下處境的判斷,以及他想通過這種手段達到什麼目標。最後我們來看看海外中國留學生對中國內部政治情勢的反應。
1)李延賀(富察)案
臺灣“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李延賀在中國大陸被拘押。
北京當局4月26日證實,一名在中國失蹤的臺灣出版商因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已被拘留。這引發了臺灣文化人的寒蟬效應。臺灣日益紅火的出版業的上空,頓時,一大片濃重的不詳雲層瀰漫開來,黑雲壓城城欲摧。
人們立即想起的,是2015年香港的“銅鑼灣書店“事件。該書店五名重要書商突然先後失蹤。後來才輾轉透出消息,他們竟然被中國大陸當局跨越邊境綁架去大陸了。
李延賀其人
李延賀,筆名富察,是臺灣的一位出版商,同時也是中國公民,從2009年他作為臺灣女婿就一直住在臺灣。他經營的八旗文化出版社在臺灣以出版批評中共的書籍而聞名。李延賀今年三月初回中國探親,之後不久便人間蒸發,突然失聯,渺無蹤影。
在臺灣中華民國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期緊張的關係中,李延賀的拘留可能成爲一個新的危機點。北京聲稱民主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必須與中共統一。但臺灣大部分人拒絕北京統一,他們厭惡習近平的極權主義統治,包括他霸王硬上弓,廢棄中英聯合聲明,取消香港的一國兩制,用港版國安法摧毀了香港的自由與法治,熄滅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這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野蠻毀滅文明的一出悲劇。
中國政府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4月25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李延賀因“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正在接受調查。她沒有具體說明對李延賀的指控,但稱中國會保護他的合法權利。
在中國,間諜活動與批評中共其實沒有嚴格區分,它們都被算作違反國家安全法的罪行。被指控犯有這類罪行的人可能在不許跟家人或律師取得聯繫的情況下遭拘留數月。
對李延賀的支持者來說,此案與2015年五名香港書商在大陸失蹤的情況存在相似之處。中國調查人員祕密拘留了那幾名香港人,他們都涉及一家出版社,該社出版嚴厲批評習近平和其他中共領導人、對他們進行聳人聽聞描述的書籍。其中一名書商桂民海目前仍在中國服刑,他因被指控向國外提供情報而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其他書商在中國官方電視臺上公開認罪後獲釋。
出版商李延賀1971年出生在中國東北。移居臺灣之前,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任職。
他爲自己是滿族後裔而自豪,滿族建立的清朝曾從1644年至1912年統治中國。李延賀於2009年在臺灣成立了八旗文化出版社。
李延賀主持的八旗文化出版的書籍種類繁多,包括許多翻譯類作品,以主流的非虛構類作品爲主,例如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王飛凌的《中國記錄: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杜如松(Rush Doshi)的《長期博弈:中國削弱美國、建立全球霸權的大戰略》的中譯本。
臺灣當局也許在李延賀被大陸拘留期間很難與他聯繫,因爲目前兩岸關係緊張,而且他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富察本身在中國大陸出生,也有可能因此不讓他離開中國大陸,也是很有可能的。”2015年被中國大陸拘留的香港書商之一林榮基說,自2019年以來他一直住在臺灣。他說:“在臺灣的出版人要小心一些,因爲你不可能改變中國的想法。”
李延賀的妻子是臺灣人,她拒絕公開談論丈夫的案件。
處理兩岸關係的臺灣大陸委員會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正與李延賀的家人保持密切聯繫。
“ 對於本案的處理,”該委員會表示,“政府會運用一切方法及管道,在尊重家屬意見前提下,提供最貼切的關懷與協助。”
2)楊智淵案
與上述李延賀案相類似,這也是一樁賦有政治色彩的案件。中國的檢察官4月25日稱,臺灣男子楊智淵已被大陸當局正式逮捕,他被指控犯有“分裂國家罪”。楊智淵是臺灣民族黨的副主席。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楊智淵案“進一步敲響嚴懲‘臺獨’分裂勢力的警鐘”。
楊智淵(1990年1月21日—),是臺灣的政治人物、社運人士,創辦臺灣民族黨。2022年8月3日,其於中國大陸福建經商居住期間,遭公安逮捕並拘留至今。
2022年8月3日,楊智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溫州市國家安全局以“涉嫌分裂國家犯罪和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爲由刑事拘捕。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當晚回應,“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臺獨分子採取措施,這充分說明凡是以身試法的“臺獨”頑固分子,都逃脫不了國家法律的嚴懲”,但中華民國行政院表示,目前法務部與陸委會尚未接獲中國通報。
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被捕之前楊智淵已在中國發展。王浩宇說,大概在一兩年前,他跟“白狼”(指張安樂)去中國參訪之後,就定居在那裏,以爲他已經脫離臺獨陣營、加入中共,沒想到還是被抓了。
楊智淵友人吳柏瑋表示,據他了解,楊這次到中國大陸“應該是參與圍棋比賽,同時也有些經商活動,政治信仰絕非臺獨”。
2022年8月10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表示,溫州市國家安全局已變更楊智淵刑事強制措施,將拘傳轉爲“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已於8月5日通知其家屬。
楊智淵是繼李明哲後,又一名遭中國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臺灣人。
2022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聲援楊智淵,表示其應無罪,呼籲中共當局釋放其回臺
2023年4月25日,楊智淵一案由浙江省溫州市國家安全局偵查終結,並移送溫州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浙江省檢察機關對楊智淵批准逮捕。
楊智淵政見
楊智淵於2008年加入民主進步黨,一年後,意識到泛綠陣營與泛藍陣營在國家意識上存在巨大差距。他曾同時與統獨政黨來往;他認爲兩岸應保持友好關係,並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他認爲兩岸人口同屬於華人社會,不要因爲反共而反華。其友人吳柏瑋稱“理論上楊應該是統派”;許多藍營青年表示楊被抓“不可思議”。
2016年,提出“國家至上、第三位置、堅決反共、抵禦外侮”的口號。
2019年11月,作爲一邊一國行動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楊智淵表示,無法認同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又認爲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沒有自己主見”,因此要“督促蔡總統落實兩岸一邊一國”。此外,楊智淵斥責民主進步黨“沒什麼小路用”,並呼籲將政黨票投給小黨,讓小党進入立法院,“不要讓民進黨繼續傲慢下去”。
908臺灣國運動總會長周崇德表示,楊在臺灣沒有發展舞臺,很有可能是被利誘赴中國大陸,碰巧遇到佩洛西訪臺,就被逮捕做外宣。佩洛西下午離開臺灣,中國大陸傍晚就公佈當局拘捕了一名臺灣人. (RFA報道)
3)董鬱玉案
中共中央旗下官媒《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鬱玉於一年多前被警方帶走後,其家人最近被告之董將以間諜罪被起訴。董鬱玉多年來雖然服務於體制內官方媒體,卻以自由主義傾向和支持改革開放著稱,並且頻繁與在華外國記者、外交官接觸。董的支持者堅信他的所作所爲是正常交流,所謂間諜罪只是中共近年收緊言論空間打壓異議者的又一重磅出擊。
中國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官媒《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鬱玉,於2022年2月21日在北京新僑飯店與一名日本外交官共進午餐時被警方帶走調查。該名日本外交官也被帶走,數小時後被釋放。日本政府對於此事表示了抗議,中國政府則回應此名外交官從事了和他工作“不一致”的活動。
2023年3月23日,董鬱玉家人被告知他將面臨間諜罪的起訴。一直選擇沉默的家人近日決定公開此事。董鬱玉一年多來不被允許和家人見面,只和律師見過一次面。
活躍的自由派記者——董鬱玉
61歲的董鬱玉原籍遼寧撫順,1987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加入《光明日報》。1989年董因爲參加六四抗議活動被下放一年,之後回到《光明日報》。他曾爲歷史雜誌《炎黃春秋》撰文,還爲《紐約時報》中文網撰寫過評論。2006年,董鬱玉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獎學金,在哈佛訪學一年。他還曾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北海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作爲自由派記者,董鬱玉經常撰寫自由主義傾向的評論文章,多年來經常保持和外國媒體以及外交人員的緊密聯繫。
國際聲援董鬱玉
來自全球各國的超過60名學者、記者和知識分子聯名簽署了一份公開信,要求公正對待董鬱玉。簽署者包括披露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曾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前《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博明(Matthew Pottinger)、七十年代就前往中國學習的中國問題專家夏偉(Orville Schell)等人。
公開信說:“正如全世界所有的記者一樣,董鬱玉經常和他國外交人員、記者、學者見面,這其中也包括我們中的一些人。我們的見面計劃經常是在微信上商定的,也一直都是公開的,見面地點都是公開場合。”
“我們中還有一些人是董鬱玉在國外學習時候的同學,比如2007年度哈佛尼曼學者。我們非常欣賞董鬱玉開放幽默的性格,對世界問題的洞察力。他好學且客觀,是一名優秀的中國文化使者。”
“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證明董鬱玉具有高度的學術道德和水準。我們就彼此國家以及世界形勢進行了坦誠公開的交流,這種交流是正常的‘民間外交’的一部分,也是一直以來爲中國政府所支持的。”
公開信呼籲中國政府重新考慮董鬱玉可能面對的嚴厲處罰:“和外國外交人員、記者、學者的聯繫不應該成爲構成間諜罪的理由。如果是這樣的話,誰還願意來中國,和中國的記者、學者以及外交人員見面?”
成立於1908年,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American Press Club)於4月24日發表了一篇關於此事的聲明。聲明說:“通過他的工作,董鬱玉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也讓中國瞭解美國和日本的生活。董鬱玉是一位成績斐然的記者,對他的打壓有損於外界對中國的積極看法。我們呼籲中國政府撤銷控訴,釋放董鬱玉。”
體制內的默默博弈
董鬱玉在《光明日報》經常撰寫關於經濟事務的評論,文章往往顯露他的改革和自由主義思想傾向。
2012年,董鬱玉在給歷史雜誌《炎黃春秋》撰寫的文章《共和爲何成爲歷史大勢》中,表達了中國需要建立憲政的主張。他在文中說:“在憲政民主制度所能提供的自由、安全、秩序、效率等諸多價值中,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價值”;“希特勒德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失敗宿命,從根本上講,就在於其壓抑和扭曲人性的制度設計。”
2012年7月,董鬱玉爲《紐約時報》中文網撰寫了一篇題爲《我要送兒子去美國讀大學》的文章。董鬱玉在文中引用了紐時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的觀察:越來越多的外國移民選擇去美國接受教育,美國依然是吸引全世界人才最大的磁石。董鬱玉本人正是衆多送子女去美國唸書的家長之一,他兒子所在的精英中學北京四中,有1/4的學生希望高中畢業之後放棄中國的大學,直接赴美念大學。
旅居海外的學者吳祚來表示,中國國內官方媒體上偶爾能看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是因爲有董鬱玉這樣的人在努力。“儘管中宣部有他那一套極左的思維,或者左派慣用的那一套語言表達,但是寫作權和發表權在於一線的編輯。有董先生這樣的人在,他就有一些量度,有一些開明度,或者是和普世價值接軌的東西就會多一些。並不是上面要放什麼風,上層開明啊,不是這樣。是底層一線的編輯和主任們,他們的這個代表和立場決定的。”
“讓所有人不敢和外國人接觸”?
董鬱玉的家人在發表的聲明中說,董既不是間諜,也從未充當外國特工。他和日本、美國等國的學者、記者以及外交人員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是公開、光明正大的,是中國多年來一直鼓勵的正常知識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吳祚來完全不認爲董鬱玉有任何“間諜”行爲。他說:“董先生作爲一個媒體人,而且是評論者,不可能接觸到深層的祕密,只是交流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就是這樣的東西,他們可以上綱上線。他們很多喫飯的地方都有監聽設備,或者電話監聽。他可以通過你交流的這些內容,就把你定性爲泄露國家機密。”
董鬱玉的家人在聲明中說,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的審判時間。根據中國目前的刑法,如果以間諜罪定罪,情節較輕的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危害國家安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二、諸案的基本特點
1、北京跨境長臂鎮壓(被拘押者有中華民國臺灣公民,有長期居住臺灣的臺灣女婿,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中共聚焦於掐滅異端思想及自由知識人:諸案均爲思想犯、良心犯
3、習近平面對孤立態勢,中國正在走向戒嚴,尋求準戰時管制
4、《間諜法》使中國進入準戰爭的戒嚴時代,間諜罪已成爲口袋罪——“莫須有”的罪名
4月24日,反間諜法修訂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三審。根據中國官方新聞報道,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了關於網絡間諜的規定,明確網絡間諜的行爲方式。
實際上,是大大地擴大了“間諜“定義所囊括的範圍,模糊了”機密情報“和”異議思想“之間的界限。準文革的精神環境:知識精英、企業家羣體噤若寒蟬。反智主義的無聲的中國出現。對政權安全的焦慮令北京日益閉關鎖國。這將強化中國大陸與主流國際社會之間的壁壘與敵意,製造了對中共愈加不安全的、孤立的國際環境。
三、鎮壓知識界的海外效應
東方不亮西方亮: 海外中國留學生開始組織起來發出聲音。出現了類似1989年胡耀邦去世後海外留學生站出來的情勢。
- 喬治華盛頓大學獨立中國學生組織成立宣言:點燃我們的火炬! (與大使館扶植的學生會分庭抗禮)
(……在我們的校園裏,對公民權利和學術自由的要求卻一浪比一浪高。隨着去年11月底白紙革命的開始,許多手足和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其他數百名中國學生參與了在科根廣場和華盛頓特區其他地方的守夜和抗議活動。風止但樹不欲靜,後白紙革命時代的問題意識和行動信念越發強大。簡而言之,人們真正渴望這種真實的表達和行爲,但卻缺乏允許自由表達的空間。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宣佈成立喬治華盛頓大學獨立中國學生會——炬火波托馬克。總的來說,我們希望爲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以及散居在更大範圍內的同代中國青年,提供一個獨立於中國共產黨及其傀儡的組織平臺、社會支持和社羣。此外,我們還歡迎來自各種背景的對中國文化、政治和身份感興趣的學生。
我們的當務之急仍然是保護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不受學聯和中共的影響,並促成從參與維吾爾族種族滅絕的公司和支持中共的公司的全面撤資,作爲喬治華盛頓大學與中國關係的更廣泛的倫理重建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學聯和類似的組織一直保持着對中國學生的文化和政治代表權的壟斷。衆所周知,學聯與中國共產黨及其傀儡合作並接受其領導。它已經在其宣傳片中公開聲明瞭這一點。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學生中更廣爲人知的是,它是由紅三代和富二代領導的,他們道德赤字爆表,透明度爲零。例如,在過去幾年中,他們甚至挪用了名義上應當用於網絡和就業相關活動的其成員的繳費。領導學聯的親共精英吹噓他們參加中國大使館的活動,與大使共進晚餐。這些人壟斷權力並不是因爲他們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願景或者令人敬服的行政能力。學聯通過恐嚇、監視、勒索以及其他形式的壓制和暴力的威脅,來保護其壟斷地位-——尤其是通過恐懼。
魯迅曾寫道:”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鑑於中共、學聯的壓迫和學校管理層的冷血,我們不再等待炬火,而是決定在波托馬克河畔燃起火星。……)
美國學生組織“雅典學會”(Athenai Institute)的主席羅裏·奧康納(Rory O’Connor)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民主牆”的破壞“相當於讓那些幾乎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安全地發表意見的學生噤聲。”
“雅典學會”致力於推動美國高校擺脫和中國的利益關係,以及保護學校的學術和言論自由。“雅典學會”對喬治·華盛頓大學獨立中國學生會的建立提供了支持。
奧康納說:“我們的時間和資源很少有比支持中國民主派學生更好的用途,他們僅僅因爲試圖真實地表達自己而現在正面臨法西斯黨國的代理人。”
除了“雅典學會”,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些學生組織也對獨立學生會表達了支持,其中包括校園民主黨與共和黨組織、中國女權主義者(GW Chinese Feminists)、維吾爾人權倡議(GW Uyghur Human Rights Initiative)和俄羅斯語使用者協會(GW Russian Speaking Association)。
獨立學生會在聲明中表示,學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是打壓他們表達政治訴求的主要力量:“我們的當務之急仍然是保護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不受學聯和中共的影響……長期以來,學聯和類似的組織一直保持着對中國學生的文化和政治代表權的壟斷。”
2)加拿大多倫多海外中國留學生2022年5月成立《公民會》
一個類似於1987年和1989年在胡耀邦被整肅和逝世時在海外中國留學生引發的抗議浪潮逐漸開始在2022年-2023年興起,可視爲中國知識界的精神動向。我們相信,海外中國留學生的這一義舉,將很快流行開來,形成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