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年度回顧 -- 2022年中國外交環境及趨勢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張傑博士 ,週刊《九頭鳥:自由言說》創辦者, “張傑點評”(YouTube)主持人
一、2022年繼承的外交格局
背景:延續近三年的習式外交自閉症
衆所周知,中國外交自從特朗普政府後期以來,已經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北京本來寄望於換屆之後,將與民主黨政府有所緩解。但是,拜登政府的結盟主義的政策方向,使得北京的被西方圍堵的環境固定下來了。自從新冠疫情從武漢向全球擴散開來之後,特別是自2021年世界民主峯會後,習近平中共已經由於隱瞞初期疫情,阻礙病毒溯源以及甩鍋疫情責任方面,以及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受到來自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韓國等世界主流國家的全方位圍堵。在外交上,除了因俄烏戰爭有求於他的普京外,中共已經沒有了任何真正盟友。習已成爲文明人類中的孤家寡人。致使他兩年多鎖閉在家,未曾出國,罹患了外交自閉症,自絕於國際主流國家,被人稱爲斷交家。2022年,他霸王硬上弓,在20大獲得連任後,他想改變外交困境,頻頻外交出擊,出席G20峯會,實現了拜習會,企圖扭轉這一孤立態勢,以及APEC會議,甚至打入阿拉伯世界,希望改變自己的外加環境。他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嗎?
二、2022年的主要外交事件
1)北京冬奧會上,習普會及其共同聲明。這一聲明給習近平帶來一整年的外交被動、進退失據和空間收縮。
2)俄烏戰爭爆發,地緣政治出現變局。而由於習普會的公開聲明,習式愚蠢使北京錯過了一個減輕國際壓力的歷史機會,反而令其外交情勢驟然惡化。
3)8月3日美國衆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臺灣,會面蔡英文,獲頒最高勳章。北京大損臉面,醞釀超常反彈。
4)美國議長甫一離臺,共軍飛彈圍臺, 引發天下圍共,導致西方與北京的對峙加強,敵意加深。
臺海危機凸顯,爲美大力軍援臺灣埋下伏筆。
5)二十大前後的外交突圍:習近平在二十大前出席在哈薩克斯坦召開的上合組織峯會。二十大後,他又外交出擊G20 與 APEC 峯會。習近平黃袍加身企望向各國首腦展示其掌控了中國最高權力,高姿態參與在印尼召開的20國首腦峯會G20以及在泰國召開的亞洲經合組織(APEC)會議,連續會見了多國政要,但拜習會並沒有改變美中關係的基本態勢,而會議期間習 對加拿大及泰國首腦面前表演的花絮,卻成了輿論的笑料。
6)美國徹底斬斷中共的芯片供應鏈,美國兩院12月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了未來5年提供臺灣100億美元無償軍援。該法案亞太地區的核心內容是奠基於參議院外委會通過的《臺灣政策法》。這是平衡中國周邊地緣政治力量的長遠因素。
7)12月初,習近平訪問沙特阿拉伯三天,期間舉辦中國-、中國-阿拉伯國家、和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峯會(海合會)三大峯會,並與埃及、巴勒斯坦、科威特、吉布提和伊拉克等二十個海灣國家、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了雙邊首腦會晤,企圖在阿拉伯世界開闢一個新的外交空間,以突破國際孤立,並打開人民幣的國際空間。其結果,除了撒出了$300億訂單,獲得沙特高規格禮遇外,他最主要的使命:一廂情願的“人民幣結算油氣貿易”,無疾而終。更意外的是,習近平爲拉攏沙特等國而簽署的中海聯合聲明中說“沙國與伊朗應透過雙邊談判,按照國際法規則,和平解決大通布、小通布(Greater and Lesser Tunbs)和阿布穆薩(Abu Musa)3島的主權爭端。此舉大大得罪了伊朗,在網絡上掀起反中熱潮,伊媒更將議題以“臺灣獨立,合法權利”爲標題刊登於頭版表達抗議。不懂伊朗沙特源遠流長的教派衝突的習近平,一瞬間就把軸心國間的脆弱紐帶,再減弱了一半,
8)中國突然反轉極端清零政策,倏然躺平,疫情大爆發,當局拒絕美、歐、臺提供疫苗等幫助並突然放開國門,迫使各主要國家封堵來自中國的疫情,中國陷入進一步孤立。
9)比較三位世界領袖與精神象徵伊麗莎白女王、安倍前首相、戈爾巴喬夫前總統在2022去世的全球性備極哀榮,對比中國前最高領袖江澤民去世在國內作爲政治工具及在國外的冷淡待遇,可清楚看出世界的真實價值取向。
三、2023年的中國外交趨勢
1)和外必先變內。中共既然不願改變體制,那麼,總的兩大營壘對抗態勢難於變化,甚至會加劇。
2)2023年初北京迫於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的超大壓力而不得不向西方的外交姿態放軟,然莫斯科亦加緊綁捆北京,實質上,雖然中俄對外顯示其友好關係,但都各自留了一手。
雙方在暗中競相示橄欖枝於美歐,短期無解。
長期而言,弱勢的俄對中有(聯美)優勢。
3)決定2023年中國外交具體趨勢的有兩點:一是中國國內的政治變遷(或不變遷),今年黑天鵝降臨的概率超過50%;二是俄烏戰爭的結果 (或沒有結果,即繼續僵持),僵持的概率超過50%。
4)因此,北京的外交環境在2013年大概率是持續惡化,難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