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自由主義的中國命運 —— 從《自由中國譜系》談起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胡平先生: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
一、 《自由中國譜系》起因
1) 自由主義在中國一百多年來的奮鬥、挫折和進展被刻意隱瞞、遮蔽乃至貶低、嘲弄。在中國大陸,學校及坊間,充斥了共產主義在中國打天下坐天下的擴張史,充斥了近代各派政治思潮與力量在中國消長起伏的春秋演義,卻唯獨沒有一本着作從頭至尾系統性地展現中國自由主義的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人物的思路風貌。
2) 作爲西方主流的政治思潮與制度構架,自由主義一百四十多年前進入並影響了中國社會,特別是其中的知識階層。事實上,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之間的對峙與抗爭,它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相互影響、競爭乃至交融,這一充滿挫折苦難的血淚交融的故事,構成了近代中國政治文明進展的主題。
3) 雖然自由主義在中國大陸命運不濟,但它也曾經滄海,數度浴火重生,誕生了一系列精彩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併成就了一個當代自由民主的典範國家——臺灣中華民國。
二、 自由中國裏,我們的同輩友人
1) 陳子明:一輩子獻身政治——三朝元老:十處打鑼九處在
四五運動中的“小平頭”
中科院選戰勝選
辦學、辦刊、辦所
踐行政治的責任倫理
天安門運動“黑手”
從政治活動家到憲政思想家——監獄中的思考與著述
2) 楊小凱:五重身份的學者
16歲時以《中國向何處去》名動華夏
繫獄十年的少年政治犯
創立學派的新古典經濟學家
中國自由憲政的思想者與行動者
晚年皈依基督成爲虔誠信徒
3) 劉曉波:自由中國代言人,天安門運動的殉道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黑馬”文學批評家
天安門:人生的轉折與昇華
08憲章
獄中就醫彌留之際,鎂光燈下的聖徒獻祭
…………
三、 自由中國的傳承脈絡及其四次高潮
1) 自由中國脈絡
所謂“自由中國”,是指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一條活生生的內在傳承脈絡:它的人物,它的光榮,它的夢想:
自戊戌變法到辛亥,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歷經《新月》、《努力週報》和《獨立評論》諸公,挾帶“人權論戰”、“民主或獨裁論戰”煙雲,再至《申報.自由談》、《大公報》、《客觀》、《觀察》撰稿人羣體,之後穿峽過海,《自由中國》運動湧起,與臺海西岸1957年北大的5.19 運動、右派羣體之鳴放雖斷絕交通,卻“心有靈犀”,遙相呼應,其後臺灣的《文星》撰稿人羣、“美麗島運動”與大陸的1976年“四五運動”、1979年“民主牆運動”、撼動全球的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1998年中國自由主義復興、2003年“人權年”要求、2008年《零八憲章》運動……,一以貫之。一條清晰的脈絡已經呈現在中國近代史中,其價值指向昭昭在目,同氣相求。把這一條綿延貫通的精神脈絡命名爲“自由中國譜系”,是有其實實在在的歷史依據的。
參見【中國近代各時段的自由度】
時代 總得分
1、 慈禧 6
2、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7
3、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4
4、 毛澤東 0
5、 鄧江胡 2
6、 習近平 1
7、1987解嚴後臺灣中華民國 9
2)自由中國的四次高潮
1、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1898年公交車上書—戊戌變法—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1910年四次速開國會請願運動—1911年5月四川保路運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2年2月12日頒佈《清帝遜位詔書》
2、五四新文化運動及自由知識人羣體的崛起1915年開啓的新文化運動及其餘緒:《新青年》vs 《論衡》、《新月》、《努力週報》、《獨立評論》,“人權論戰”、“民主或獨裁論戰”,《申報.自由談》、《大公報》、《客觀》——1946年《觀察》撰稿人羣體
3、1957年右派羣體鳴放與臺灣《自由中國》雜誌提反對黨問題1957年北大五一九運動中以林昭爲代表的青年自由派及章羅儲諸右派羣體破土而出,1957年臺灣《自由中國》雜誌推出“今日之問題”社論系列,最後歸結到關鍵—反對黨問題。雖爲時短暫,然影響深遠。(余英時先生多次指出,胡適及其支持的《自由中國》雜誌的思潮及其運動是後來臺灣民主轉型最重要的動因之一)
4、八十年代:天安門民主運動及其序曲與餘緒—臺灣中華民國解除黨禁報禁邁向民主自由
中國大陸:1976年四五運動—1979年民主牆—彪炳史冊的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1998年中國自由主義復興—2008年零八憲章關於1979年民主牆時期,民主牆及民刊;1980年北大競選的
回憶,胡平的競選及其《論言論自由》,引動自由風潮的湧起
中華民國臺灣:1987年臺灣廢止戡亂戒嚴令、解除黨禁報禁,中華民國憲法(1946)正式行憲—1996年臺灣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直選。
四、今天我們可能面臨自由中國的又一次高潮
國際與國內態勢:當下中國的大變局
自由中國的傳人們當在此大轉折時代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