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死亡之吻 —論普京與習近平的莫斯科擁抱

2023.03.2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中國透視:死亡之吻 —論普京與習近平的莫斯科擁抱 2023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法新社圖片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張傑博士 ,週刊《九頭鳥:自由言說》創辦者, "張傑點評"(YouTube)主持人

在全球衆目睽睽的嚴密監視下,習近平不顧警告,3月20日悍然往訪莫斯科並聯手戰犯普京,21日與普京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引發了國際主流的同仇敵愾,一個外交大博弈的局面迅速出現。

因爲戰爭,因爲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對普京的 的逮捕令,因爲習近平執意前往俄國會見普京,美國與西方各國甚至原來的中立國如印度等,都必須選邊站了,中立地帶已經不存在了。民主聯盟已經清晰,軸心國也已經不想遮掩自己了。這正像二戰前夕的形勢。

一、背景:普習會前後的地緣政治事件及外交重組

1)北京斡旋沙特與伊朗復交

北京在二會後的主動外交出擊,在阿拉伯世界插一腳的消息震動西方外交界。(實際上兩國醞釀復交已久,中間因種種原因受挫。這次是北京碰到一個機會。但得罪了以色列與美國,將來難料,)再加上習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頂風而上,高調訪問並擁抱海牙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戰犯普京,已經引發了國際主流的強烈外交反應。

2)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以非法 "驅擄 "烏克蘭兒童到俄羅斯的指控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戰爭罪逮捕令。

中國與俄羅斯十七日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赴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但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幾個小時後就對俄總統普京發佈了逮捕令,使中方的宣佈像那個間諜氣球一樣被擊中而泄了氣。目前有123個國家加入了《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而成爲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這是國際刑事法庭,對一個現任的大國元首發出的首份逮捕令,這不只是一個大國,還是一個核大國,以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以,這份逮捕令註定非比尋常,它甚至開啓了一個時代。

這個逮捕令,實施性不強,但侮辱性極大,象徵性極大。也限制了普京的外交行動。

這是一個富於象徵意義的事件,是一個可以改變事件進程的決定,對俄國的外交地位是一致命打擊,表明國際社會已經在着手規劃俄烏戰後的事務了。習近平擁抱一個侵略者國家和一個國際戰爭罪犯領導人,正加速使周邊的敵對國家聯合起來包圍中國,未來中國老百姓將遭池魚之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3月19日通過每晚的例行視頻講話表示,國際刑事法院之前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的逮捕令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並稱“在這一時刻之後,不可否認的是,對俄羅斯來說,這次侵略的結束將是其全部的責任。”  

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3月17日在接受法國《星期日報》專訪時表示,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發出逮捕令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決定。  依照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的申請,該院第二預審分庭週五向俄總統普京發出逮捕令。法官認爲,普京對發生在烏克蘭被佔領土上的戰爭罪行負有個人刑事責任。當天,第二預審分庭同樣向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利沃瓦-貝洛娃(Maria Lvova-Belova)發出逮捕令,認爲兩人均對“從烏克蘭被佔領土向俄羅斯非法驅逐和轉移人口(兒童)的戰爭罪行負有責任”。  

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獨立的司法機構,對受到種族滅絕、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指控的人具有管轄權。該法院是由1998年通過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所設立,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均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國。  

當記者問及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對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發出的逮捕令作何反應時,科隆納回答說:“這一決定極其重要,因爲它意味着任何對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負有責任的人都將被追究責任,無論其地位或級別如何。從現在開始,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認爲他們會逃脫法律制裁,這應該讓很多人思考,反正我希望如此。因此,這是一個可以改變事件進程的決定。”  

3)美方在習普會同日稍晚宣佈最新一波對烏克蘭的軍援

總值達3億5000萬美元的武器和裝備。同時,美國劍指北京,官方報告列種族滅絕等25罪狀 批中共侵犯人權。兩記重錘同時砸向習近平和普京。

4)印度轉忲:日本岸田首相訪印度,岸田邀印度參加即將在日本召開的G7峯會,印度開始疏遠俄國而靠攏西方

莫迪接受了岸田的邀請,將參加在日本西部城市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峯會。岸田與莫迪舉行了代表團級會談,以深化東京和新德里之間的合作,同時還解決了糧食安全和發展融資問題。岸田在他的媒體聲明中說,他告訴莫迪,在即將舉行的七國集團峯會上,他希望從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夥伴關係的角度,來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包括“全球南方”。莫迪在一次演講中說,兩位領導人還討論了各自擔任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主席期間的優先事項。

印度是今年20國集團工業和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它表示與日本的關係是該地區穩定的關鍵。 這兩個國家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一起組成了印太聯盟,即四方集團,該聯盟正在對抗中共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日本實施了金融制裁以孤立俄羅斯,包括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印度最近已經規定其國內企業非經批准,不能隨意和俄羅斯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易,顯然正在逐漸和俄羅斯拉開關係。出於對中共擴張政策的擔憂,印度和日本已經穩步發展牢固的經濟聯繫。2021—2022財年,兩國貿易額爲205.7億美元。從2000年到2019年,日本對印度的投資達到320億美元。日本還一直支持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鐵項目。

5)德國與日本戰後第一次緊密攜手,外交關係臻於巔峯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六(3月18日)在東京舉行首輪旨在加強雙邊經濟與防務合作的政府磋商,以共同應對中國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張。

6)德國部長訪問臺灣,是26年來首次

3月21日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長貝蒂娜·史塔克-瓦特辛格3月21日抵達臺灣進行訪問。這是26年來首次有德國部長級官員訪臺。當天,雙方官員簽署了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STA)。史塔克-瓦特辛格說,協議將有助於雙方未來擴展科技合作。

7)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將帶領一批青年學生於3月28日以祭祖名義訪問中國大陸。

8)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總統普京發佈逮捕令後,普京迅速前往被俄軍攻佔的馬裏烏波爾,彰顯其存在感,挑釁文明世界。

9)日本首相岸田在普習會期間於21日訪問基輔,會見澤連斯基

日本首相岸田突訪基輔,至此,工業七國G7所有領導人都到訪烏克蘭,會見了澤連斯基。

10) 美國總統喬·拜登3月20日簽署了國會本月通過的《2023年COVID-19起源法》

拜登並表示行政當局將盡可能解密和分享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信毒研究所的“潛在聯繫”。

這正像二戰前夕的形勢。眼看習近平與普京的親密見面,不由想起89年前希特勒與意大利法西斯主義頭子墨索里尼的關係。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第一次會面是在1934年6月14日,是希特勒主動去威尼斯拜見墨索里尼。就像今天的習近平,即使中共個子已經比俄國大很多了,但習近平對普京仍有某種敬畏。正如希特勒在意大利兵敗如山倒時,希特勒還要說“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即使整個世界聯合起來對付他,我也將堅決和他在一起”。

這就是習所說的,中俄友好有有其“歷史邏輯”的。這就是1949年之後中蘇友好的歷史邏輯,共產國際的歷史邏輯。至於1949年之前俄國侵略中國佔領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歷史,那當然不在習的“歷史邏輯”之內的。

二、幾種可能的和平方案比較分析

1)在目前的現狀下,雙方立即無條件停

 烏克蘭、美歐絕不會答應。這是如布林肯所說的是習近平爲俄戰爭暴行提供“外交掩護”,停火若不尊重烏領土等於“拖延戰術”或認可征服。

2)俄軍從自2022年2月24日之後佔領的烏克蘭南部頓巴斯等地區撤出

該地區成爲中立地區,由聯合國託管,過若干時間(如半年或一年)後,在聯合國主持和監督下在該地區進行公投。

烏克蘭、美歐不會答應,因爲沒有包括克里米亞;但俄國也難於同意。中國可能如此主張

3)俄軍從自2014年佔領的克里米亞加上2022年佔領的烏克蘭南部頓巴斯等地區撤出

該地區成爲中立地區,由聯合國託管,過若干時間(如半年或一年)後,在聯合國主持和監督下在該地區進行公投。

如果烏軍春夏大反攻順利,這是有可能的。

4)俄軍從自2014年佔領的克里米亞加上2022年佔領的烏克蘭南部頓巴斯等地區無條件撤出,普京流亡他國或出庭受審,俄國對烏克蘭進行戰爭賠償。

俄烏戰爭中俄軍大潰敗,俄國可能解體的條件下方有可能。

普京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他有求於中,仍看不起習。但形勢比人強,故此次莫斯科會談只能委屈求全了。

習近平普京的戰爭莽動使習僥倖躲開了成爲美國首敵,但結盟的西方仍是習無力直面對抗的堡壘,普京敗北後必輪到習。故習必助普京使之仍在位,但須拖延戰事以避免戰後自身首當其衝面對美國與西方。故習妄想一方面要將中國描繪成和平締造者,一方面又強化與普京的關係。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三、春夏大反攻定乾坤

普習的“和談“云云,一切都是外交秀、政治秀。說到底,戰場上失去的,不可能靠嘴片子唱幾句 就能在談判桌上得到。說一千道一萬,一切依賴春夏大反攻的結果。

而習的訪俄,直接目的正是想阻遏春夏大反攻的出現。

習的所謂“調停“可能無疾而終,若如此,他可能暗中提供武器彈藥,希望普京儘量撐持,越久越好,換言之,他可能尋找自己在臺灣上下其手的歷史機遇。

所以烏克蘭在春夏之交獲得軍事大反攻勝利,具有關鍵性的政治與外交的意義。

四、死亡之吻: 歷史將呈現今天這場普習會面的慘烈代價

普京的死亡之吻

1979年10月4日,勃列日涅夫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在慶祝民主德國建國30週年慶典上激烈擁吻. 是死亡之吻的最著名例證。二人擁吻十年之後,柏林牆倒,昂納克被宣判政治死亡。二人接吻之圖被一位俄國藝術家搬上了柏林牆,成爲一個著名景點。

ckd22.jpg

因爲這一訪問,習近平已被普京和世界輿論綁在了俄國的戰車上。今日的普習擁抱必將成爲另一個死亡之吻而留在歷史恥辱柱上。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