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夜話中南海:從二十屆中委的產生過程看江金權等人落榜的可能原因

2022.11.21
專欄 | 夜話中南海:從二十屆中委的產生過程看江金權等人落榜的可能原因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
百度百科截圖

我們在本專欄刊登和播出的上篇文章裏已經向聽衆和讀者們介紹了不久前的中共二十大上產生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名單中的4個身爲正省部級但卻被習近平恩准“破五”者,那就是均爲1957年出生,今年召開二十大時已經年滿65歲的現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以及二十大召開之前才被任命爲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的應勇。

不出意外的話,如上4人大概率都會在明年三月晉升不是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出任的副國級領導職務,無論屆時的張軍會轉任最高法院院長還是到全國人大接替前最高檢察長曹建明騰出的副委員長位置,應勇肯定是最高檢察長接班人。

至於鐵凝,應該會是接替李斌的全國政協女性副主席位置。另外,被鐵凝接班的前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就在這個位置上擔任過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而比孫家正更具政治優勢的鐵凝,除了是在任全國文聯主席,同時還是已經連任四屆的中國作協主席,在她之前的中國作協主席只有兩個,即茅盾和巴金。其中茅盾以沈雁冰的名字連任兩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然後是巴金連任了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說起來,這兩人還都是病逝在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領導崗位”上。

而現任僑聯主席萬立駿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前景,早在中共二十大召開的前兩年即已經在全國僑聯和中央統戰部內傳聞開來。

至於如今以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的身份進入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的曲青山,相比於較他年輕兩歲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卻被排除在中央委員會之外,足見他曲青山肯定是更被習近平信任和器重。所以,不排除習近平已經內定了明年三月由曲青山接替目前暫時由石泰峯兼任的社科院院長職務並同時被安排高就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可能。

不過,鑑於此前的三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都進中委,而且已經有兩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常委副主任也都能夠進中委,接替了王滬寧以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兼任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位置的江金權在二十大上的“落榜”原因,還是很值得分析的。

今年10月22日,也就是中共二十大宣佈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委檢察委員會委員名單出臺的當天,新華社即拋出了無疑是事先早已經寫就的長篇報道《高舉偉大旗幟 譜寫嶄新篇章——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記》。

文章首段是:2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2300多名黨的二十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由376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和133名中央紀委委員組成的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請注意,這裏強調的是“無記名投票方式”。只不過這裏的所謂“無記名投標方式”,是大會全體會議上進行的等額選舉。而這個等額選舉的候選人名單,則是大會期間,“各代表團以差額選舉方式對‘兩委’人選進行預選”後產生出來的。而這個“預選”所依據的名單,則是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二十屆‘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 。

該報道文章具體介紹說:以習近平爲組長的“二十大幹部考察領導小組”研究提出了二十屆“兩委”人選遴選對象之後的2022年9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統籌考慮,研究提出二十屆“兩委”人選建議提名方案。繼而,9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二十屆“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提名二十屆中央委員候選人222名,差額17名,當選205名,差額比例爲8.3%。提名候補中央委員候選人188名,差額17名,當選171名,差額比例爲9.9%。提名中央紀委委員候選人144名,差額11名,當選133名,差額比例爲8.3%。

該新華社報道還介紹說:10月21日,大會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經預選產生的“兩委”候選人名單。候選人名單中,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繼續提名130名,佔34.6%;新提名246名,佔65.4%。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繼續提名47名,佔35.3%;新提名86名,佔64.7%。

這裏說的“候選人名單”,指的是各代表團將“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進行了“差額”之後產生的那份提交全體大會正式選舉的等額名單。而各代表團分別進行的“差額選舉”的結果是如何被大會主席團彙總成爲一份等額選舉名單的,恐怕普通黨代表們也都不清楚。

 該新華社報道中還說:從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看,主體爲省部級和軍隊戰區級以上領導骨幹,也有一些地市級和軍隊軍級領導幹部以及金融企業、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領導人員,還有工人、農民中的優秀代表和解放軍英模代表,專家、學者和各條戰線的優秀代表。

從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人員看,主體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有關負責同志、省區市紀委書記、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等,還有一些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或班子成員。

那麼,身爲省部級領導骨幹之一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還有我們本專欄下篇文章中會陸續介紹和分析的同樣也被排除在二十屆中委及中紀委委員之外的現任司法部長唐一軍,以及現任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等,到底是一開始就被習近平爲組長的“考察領導小組”排除在“二十屆‘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之外,還是在“預選”過程中被“差額”出去了呢?

如上新華社報道文章中還介紹說:在二十屆中委推薦名單產生的過程中,“高瞻遠矚 深謀遠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親自指導把關, 爲二十屆“兩委”人事準備工作指明正確方向”。“兩委”人選推薦、考察、提名工作,嚴格按照中央規定的步驟和方法:“談話調研和推薦”,“確定考察對象”,“深入考察”,”提出遴選對象建議名單”,“提出‘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 不搞“海推”“海選”,充分發揮談話調研作用……。

文章引述了習近平指示的具體內容:“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們的重要優勢,也是歷次換屆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要切實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搞‘海推’‘海選’,決不能簡單以票取人”,“黨的領導和民主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兩者不能偏廢,要確定合理的民主方式,完善考察辦法,進一步提高民主質量和實效”……

按照習近平的指示:進不進“兩委”,不能對號入座、想當然、依慣例,首先政治上要達標。對人選政治素質和政治表現,綜合分析、仔細甄別、嚴格把關,凡是政治上不合格,存在“七個有之”等問題、搞“兩面派”、做“兩面人”的,一票否決。

請特別注意這段話裏“不能對號入座、想當然、依慣例”的含意。

該報道文章中還介紹道:嚴把廉潔關,是選人用人的底線要求。黨中央強調,在廉潔問題上必須“零容忍”,不能把有硬傷、暗傷的人選進來。考察工作堅持“四必”覈查要求,即幹部檔案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有可查性的信訪舉報必查。嚴格履行廉潔把關責任,落實黨委(黨組)書記和紀檢監察組長“雙簽字”規定,綜合運用巡視巡察、信訪、審計等方面成果,全面瞭解人選“廉潔情況,切實防止“帶病提名”。

這裏需要提醒的是,所有中央委員的“遴選對象”,都是要由該人所在地或單位的紀檢部門首長簽字,保證其通過了廉潔審查,這在中共建政史上應該是第一次。而“必核”的所謂“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則強調了“適當擴大房產查覈地域範圍”和“注意瞭解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爲等情況”。

如上新華社報道文章中還具體介紹瞭如下一組數字,二十屆“兩委”人選考察過程中,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徵求對“兩委”人選的意見1007人次,查覈個人有關事項報告731人次,經嚴格把關,20餘名人選沒有列爲考察對象、遴選對象。

那麼,這沒有列爲考察對象、遴選對象的20多人裏,是否包括江金權,以及我們本專欄下篇文章會詳細分析和介紹的唐一軍、李小鵬等人呢?

該新華社報道文章中不點名舉例說,有位人選在會議推薦中排名靠前,也符合有關結構需要,但再次談話時,大家對其德才素質、工作表現有不同意見。考察組經過深入瞭解、慎重研究,不降格以求,最終沒有將其列入考察對象名單;一名幹部在談話調研、會議推薦中票數較高,但廉潔問題存在疑點,一時難以查清。這樣的幹部能不能作爲人選?考察組態度堅決、從嚴把關,沒有將其列爲考察對象。

那麼,無論是江多金權,還是唐一軍,或者是李小鵬,他們三個正在擔任的職務決定了他們都應該是“會議推薦中票數較高”的,最終未能進入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的原因,還真有可能是所謂“廉潔問題存在疑點”。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他們爲什麼都在未能進入中央委員會,那怕是中紀委委員名單的前提下,仍然還繼續留在現任的正省部級領導崗位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疑點”尚未查清的前提下,耽誤了“封爵”,但撤消現有職務則必須是在“疑點”被落實爲真憑實據的前提下進行。

上月底在網上讀到過嶽山先生的分析文章,標題是《蔡奇受寵登場 王滬寧老巢凋零》,分析江金權與其老上司王滬寧一樣是有些手段的“政治化妝師”,爲江、胡、習等人包裝過不少“理論”,爲何政治待遇差距如此大?

嶽山的文章中詳細介紹說:2020年10月,江金權接替王滬寧出任政研室主任,2021年11月12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後,江金權在中共中央新聞發佈會上解讀代表習近平黨內地位鞏固的所謂“兩個確立”口號。今年二十大後,江金權也參加中共中央的新聞發佈會,賣力解讀二十大報告。從以上情況看,江金權對習近平的“忠誠”起碼錶面上是做到了,這次沒有在二十大獲得一箇中央委員的身份來支撐任職,合理的解釋可以是習近平認爲江金權達不到他的要求,或者是在王滬寧之後,中央政研室已失去最高智囊地位。但筆者認爲,可能與二十大高層人事變動,主管政研室的常委換人有關,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主子換了,原來的奴才好日子也結束了。

嶽山的文章中認爲:“王滬寧失利用價值 習需要蔡奇”。中共二十大上,王滬寧留任政治局常委,按出場排名慣例,預料明年兩會時正式掌管政協。新晉級的常委蔡奇,同時兼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已明確接管意識形態和宣傳,包括分管中央政策研究室。

嶽山的文章中引述北京官場傳說,作爲習嫡系的蔡奇看不起“三姓家奴”王滬寧,不喜歡王滬寧的陰暗。蔡奇也未必喜歡王滬寧原來手下的這幫文人。也因此,在內定蔡奇接班王滬寧之後,中央政研室的人事早已聞風而動。

8月25日,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祕書長林尚立,平調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林尚立是王滬寧在復旦大學時的學生和同事。2017年7月擔任中央政研室祕書長,2020年11月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兼祕書長。

其實在王滬寧在十九大入常後,中央政研室人事基本“只出不進”。2014年以中宣部副部長兼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王曉暉,於2018年1月份升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2020年正式卸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2022年4月調任四川書記。2017年3月份升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的張季,2018年3月已調任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而在林尚立今年8月調出後,目前中央政研室的副主任僅有田培炎一人。王滬寧的政治老巢人事可謂一片凋零。相信江金權本人也會很快被蔡奇整走,王滬寧從此和蔡奇結下樑子……。

嶽山先生文中所說的中央政研室的其他人事異動都是有案可查,而江金權日後在蔡奇手下是否會被較長時間留任,恐怕是要等到明年三月王滬寧接掌全國政協主席位置,向蔡奇全面交權之後才見分曉。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