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夜話中南海:當年習近平與李克強"比選"的兩大優勢

2023.01.0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夜話中南海:當年習近平與李克強"比選"的兩大優勢 2007年10月22日,習近平與李克強同時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的身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亮相。
美聯社資料圖片

當年江澤民和曾慶紅看好習近平的原因除了他的紅色出身,還有他勝出李克強的政壇履歷:穿過軍裝,下過基層。

我們本專欄上期節目播出的《沒有江、曾的推舉就沒有習近平的上位》一文中介紹和分析了爲什麼說如果把以江、曾爲代表的所謂“上海幫”與習近平放在對立面分析,就沒有辦法解釋當年的習近平爲何能夠取代原本爲胡錦濤看好的李克強而成功上位。

說起來江澤民對習近平有了較深印象的時間應該是一九九四年,當時的江澤民到福建視察,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兼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被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向江澤民特別介紹,江澤民一邊和習近平握手一邊側身對賈慶林說:“他是習仲勳同志的好兒子,幹部子女的好榜樣”。

一九九七年十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上,當時的預先準備好的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名單又被臨時加進從中央委員預選過程中不幸被差額掉的鄧樸方等幾位,向黨代表提供的全部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推薦名單共一百五十四人,但並沒有向各代表團說明要差額掉多少名。各代表團預先投票過後,計票的結果是,習近平得票在整個中央候補委員建議候選人名單中倒數第四,鄧樸方得票倒數第五。鄧樸方實際得票只比習近平高兩票。

接下來,以江澤民爲首,胡錦濤具體主持日常運作的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實也就是當時仍然在主持工作的上屆黨的中央政治局的全體人馬緊急協商,有人提出爲了照顧小平同志的家屬,應該差額到鄧樸方以下爲止,意思是把包括在鄧樸方在內的都留下,差額掉四個就行了。但江澤民認爲當時已經擔任了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優異,如果他落選中央候補委員,整個福建省委就會一箇中央候補委員都沒有,既然這屆中央候補委員差額到樸方同志以下,差額比例已經不足百分之五,那麼還是應該把習近平同志也留下來爲好。胡錦濤立刻附和了江澤民的動議。與是,參加會議的全體主席團常務委員眼見江澤民和胡錦濤在這個問題上意見相同,舉手通過了“十五大主席團常務委會關於本屆中央候補委員選舉差額人數的決定”,在一百五十四名參選者中差額掉習近平之下的三名得票最少者。然後就把這份習近平名列最後的候選人名單交由大會進行正式選舉,而這個正式選舉其實是等額選舉,得票過半數即可當選。在正式選舉過程中得票不過半數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而中央候補委員在預選過程中每個人的得票數,與正式選舉中的得票數基本一致,這就是習近平一九九七年九月在中共十五大上中央候補委員名單中名列最後一名的內幕經過。當時公開的一百五十一名“當選”的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名單之前,特別說明了按得票多少爲序,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筆畫爲序,自然就令名單上的最後一名習近平顯得十分刺眼。

但是,在“當選”的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是得票數最少的一個並沒有影響當時的江澤民以及他的“大內總管”曾慶紅對習近平的進一步培養。

在當時的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曾慶紅一步跨入中央核心領導層,出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之後雖然暫時還只是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但當時並沒有安排一個書記處書記那怕是普通中央委員出任中組部長。而是由全國政協常委張全景超齡留任,圈內立刻明白這是要讓曾慶紅把中央黨務系統最重要的兩大塊,中辦和中組的大權全都攬到一個人手上。習近平被看好爲江澤民的隔代接班人,也就是胡錦濤的接班人,都是在曾慶紅完全把持了中央組織大權之後的事情。

於是,習近平先是於一九九九年被就地安排爲福建省代省長、省長,繼而又趕在十六大召開前的一個月被宣佈平調至浙江省任省長,等待接替已經被內定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就是這樣的一番預先鋪墊,,保證了他習近平於二零零二年十一月順利通過了十六屆中央委員的預選和正式選舉。

衆所周知,正是從江澤民向胡錦濤移交了黨總書記職位的中共十六大開始,曾慶紅就在胡錦濤身邊事實上扮演着“副總書記”角色。

九年前筆者曾在本專欄發表《習近平的“伯樂”是江澤民還是曾慶紅?》一文,文中介紹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陳雲力主推薦李銳出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兼青幹局局長之後,當面交給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選拔“幹部子弟”陸續進入“接班梯隊”。習近平就是那段時間裏決心到基層去爲進入“幹部第三梯隊”積累政治資本。

一九八七年胡耀邦倒臺後,推出了一個烈士後代李鵬;一九八九年趙紫陽倒臺時,又推出了一個烈士遺孤江澤民,從此形成了外界所說的“江、李體制”。

從一九八九年六月江澤民接替趙紫陽總書記職務到他二零零四年十月把中央軍委主席職務也讓給胡錦濤,實際在位長達十五年,而胡錦濤全面接班之後實際在位時間只有八年,中共最高領導權即又交回到“紅色後代”手裏。可見,陳雲早在胡耀邦在位時即說過的“還是自己的子弟(在政治上)可靠一些”,對中共最高層組織運作的影響力一直都是決定性的。難怪李銳先生二十多年前即說過陳雲對中共組織工作的影響力事實上比鄧小平更大。

更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把胡錦濤的在位說成是十年也好,八年也好,他在位的兩個時段,即十六大至十七大這第一時段和十七大至十八大這第二時段,分別是由兩個“太子黨”成員“輔佐”,前一個是曾慶紅,後一個是習近平。

自習近平上臺之後將兩個前任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政治上打翻在地之後,中共內部即把胡錦濤八年間的軍委主席權位事實上是被兩個軍委副主席“駕空”的說法對外公開,但無論是中共內部還是外部世界在回顧胡錦濤事實上從來沒有把軍權抓在自己手裏的同時,都忽略了胡錦濤在位時的黨權也從未“獨攬”,尤其是黨內組織大權,前五年是被他“放心”地交給曾慶紅行使,後五年則是由曾慶紅的接班人習近平接掌。而當時這曾、習之間的“副總書記”職務的交接班,決定權如果說是在當時的總書記胡錦濤手中,不如說是在當時的曾慶紅和仍在幕後干政的江澤民手中更準確。

很多人都應該還記得,當年的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宣佈“立案調查,並免去其在上海市一切職務,停止其在中央擔任的職務”的具體時間,是二零零六年九月。當時 ,中共中央辦公廳通知陳良宇前去北京參加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籌備會議,當陳良宇抵達北京後,即被中紀委宣佈“雙規”。緊接着,中共政權即對外宣佈了時任上海市長韓正出任上海市委代理書記的消息。

但是六個月之後,即二零零七年三月,中共中央突然對外宣佈調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出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同志不再代理上海市委書記”的消息。如此變動的內幕就是江澤民和曾慶紅爲了趕在十七大召開之前,爲習近平提供一個政治熱身的難得機會,爲他在黨內“比選”的過程中勝過李克強創造條件。

而當時在內部討論的過程中之所以令胡錦濤也承認習近平比李克強更有“優勢”,關鍵在於江澤民和曾慶紅列舉出了習近平政壇履歷的兩點“過人”之處。

縱觀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接班史就不難看出,從華國鋒開始,此後的胡耀邦雖然是團中央第一書記出身,但他在文革前也還是被下放到地方省委鍛鍊過,至於再往後的趙紫陽,江澤民,再就是胡錦濤,都是地方省級黨委的一把手出身,胡錦濤甚至還有過團中央,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的三個黨中央的下級或地方省級一把手的履歷。

如果說基層政壇的長時間歷煉和省級一把手是成爲黨中央主要領導人接班對象的必要政治履歷的話,那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央軍委常務會議主持人耿飈的政治祕書的任職經歷,則是習近平在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前將所有中央主要領導人接班人培養對象候選人比了下去的最重要因素。當年曾慶紅和江澤民都向胡錦濤強調過的習近平的重要“優勢”之一,就是習近平具備了李克強所不具備的最難得的政壇履歷:不僅僅是穿過軍裝,而且還是當年軍委常務工作主持人的祕書。

而李克強的“劣勢”之二,,就是沒有像習近平一樣,當過“七品芝麻官”。

李克強當然不是從地方基層一步步提拔起來的,大學畢業第二年便成了團中央副職領導幹部。他從團中央副職至團中央一把手的履歷與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完全一樣,離開團中央後也被胡錦濤等人苦心克隆成爲胡錦濤第二,安排到不同省份擔任行政一把手和黨的一把手進行政治熱身。換句話說,當年無論是胡錦濤的本意,還是胡錦濤手下具體操作人員揣測當時總書記內心本意之後的苦心設計,中共中央組織部在中共十七大之前那幾年對李克強的工作安排實在是有克隆胡錦濤之嫌,難怪當時的李克強面對外界稱呼他小胡錦濤時從來都是抱以會意的微笑.

當年中共十七大上習近平和李克強雙雙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後,有內地網站上的公開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分析說,江澤民和胡錦濤等人在考慮習近平和李克強誰正誰負的時候,一定是考慮了他們的學歷和業務專長。習近平是馬列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李克強是經濟學博士,所以習近平被安排爲總書記接班人,李克強被安排了總理接班人。

筆者不排除當年的江澤民、曾慶紅和胡錦濤三人一同討論所謂第五代接班梯隊主要人選時,也考慮到了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不同的“專業優勢”,但所謂的馬列“學”博士和經濟學博士之間的“專業”區別,肯定不是最終令習近平力克李克強的決定性因素。

記得二零零七年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前,在外界輿論大都已經相信習近平和李克強均會成爲第五接班梯隊的主要人選的前提下,雖然習近平已經被安排在上海市委書記的位置上對黨內黨外單彰顯他的“更爲重要”,但仍然有內地網友堅信因爲胡錦濤是在任總書記,所以總書記接班人選肯定應該是李克強而不是習近平。有網友調侃說:李克強的名字起得好,“克強”的意思就是習近平再“強”也會被李克強“克”掉。

十七屆一中全會開過之後,眼見習近平的名字已經被放在了李克強之前,也許還是同一位網友又大發感慨說:李克強最終“敗”就“敗”在他的名字上了。“克強”兩個字太顯張揚......

事實讓,相比於比自己年長兩歲的習近平,李克強當年被中共高層看在眼裏的所謂“比選優勢”首先是擔任正省部級職務的時間較習近平長了七年,李克強正式接替團中央第一書記職務時習近平還只是地市級幹部。其次是李克強進中委的時間比習近平早了一屆。如果不是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上落選中委後只好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李克強擔任中央委員的資歷應該比習近平早了整整十年。

但是,李克強的這一“長項”被當時的曾慶紅換了一個角度分析,恰恰又變成了他與習近平之間相比的“短項”,那就是當年“一步登天”,大學畢業即成爲縣團級幹部,次年即成爲副部級幹部的李克強在副省部級和正省部級的任職資歷較習近平長許多,恰恰證明他李克強不具備習近平的省級以下的,特別是縣一級的基層領導工作經驗。

早在習近平在十七大上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之後,準備在十八大上接替總書記職務之前即有在中共官媒宣傳說,查閱習近平的早期從政經歷和文章,不難發現他對縣委書記這一崗位的珍視,有一種濃烈的“縣委書記”情結。

習近平接班之後,立刻要求中央黨校要定期開設縣委書記研修班。二零一五年一月,習近平就專程去中央黨校與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的兩百餘名學員座談,聲稱“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級政權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党進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官媒評論說:這與習近平擔任過縣委書記的經歷有着直接關係,但更與他對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中縣委書記重要地位與作用的戰略意識緊密聯繫。由此可見,作爲中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頂層“設計師”,總書記對縣級政治發揮的政策傳遞、區域功能、治理績效高度重視。

二零一五年一月中旬,中共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還特別刊登了一篇標題爲《習近平的“縣委書記”情結:“芝麻官”關係國家興衰安危》的文章,說是郡縣治則天下治……。明擺着是在彰顯習近平相比李克強的政治優勢。

筆者在二零零三年三月看到中共官媒特別渲染曾慶紅與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國家副主席交接班“擁抱儀式”之後即從內地記者朋友處得到消息說:十七大之前江澤民、曾慶紅和胡錦濤在“比選”習近平和李克強時,曾慶紅一強調習近平的基層領導工作經歷,特別是縣級和地市級領導工作經驗,胡錦濤立馬啞口無言,因爲這也同樣是胡錦濤的軟肋。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