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財經時時聽:放棄動態清零,中國經濟能起死回生嗎?

2022.12.1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財經時時聽:放棄動態清零,中國經濟能起死回生嗎? 與新冠肺炎有關的死亡開始在中國浮現,圖爲北京一家殯儀館16日在移動靈柩。
美聯社

聽衆朋友好,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臺的財經時時聽,我是饒怡明。

經過三年與新冠疫情的抗爭,中國政府終於放鬆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顯示中國領導人已經開始關注防控措施給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再強調之前宣稱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立場。那麼,這是否意味中國經濟的拐點已經到來?民衆是否會如預期般地出門消費,進而刺激中國的經濟?中國感染人數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呈爆炸性式的增長,那麼,中國能應對這波挑戰?本期節目將就以上話題進行探討。參加討論的嘉賓是華盛頓地區零極限基金管理人嚴英哲。

 

中國迅速政策轉向取消隔離和檢測要求

過去幾個月來,外界都在關注中國清零政策的動向。在20大召開後,中國政府並沒有如預期地宣佈放鬆清零政策。雖然,北京隨即宣佈了防疫20條的優化政策,但隨着天氣轉冷,疫情變得嚴峻,許多地方又升級防控。不堪嚴格的防疫措施,各地陸續爆發抗議活動,疊加11月份中國出口數據出現兩年來最大降幅,中國政府終於在12月初宣佈“新十條”,放寬嚴格的清零政策。

中國衛生部官員和媒體最近援引新的研究顯示,最新的變異毒株儘管更容易傳播,但不那麼致命。

中國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些新措施針對是公衆反映強烈的地方官員過度防疫現象,這些官員不理會中央放鬆疫情防控的命令,依然實施嚴格的限制。新規定禁止官員隨意封控社區和要求企業停工停產,但發現感染者的樓棟或建築將繼續封控。輕型或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將被允許居家隔離,而不強制轉運到特地隔離點。

另外,除了養老院、託兒所、學校等易感染場所外,進入普通公共場所,都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陽性證明,不查健康碼,此外,不再對地區流動人員檢查覈酸和健康碼,不再進行落地檢。

另外,中國官方還在12號宣佈終結專門爲疫情行程追蹤而設的“通信行程卡”,進一步放鬆對民衆個人資料的監控。

新冠感染高峯將重創醫療體系

儘管中國放鬆動態清零政策值得慶賀,但眼下的問題是,中國可能迎來一波感染潮。公共衛生專家估計,這將造成醫療體系混亂,並導致至少100萬人死亡,甚或蔓延到中國以外地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新冠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專家馮子建近日表示,根據數學模型推算,當第一波大規模感染達到高峯時,中國人羣中的感染率可能達到60%左右,隨後回落,他表示,中國14億人口最終可能有80%-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

總部設在倫敦的健康分析公司Airfinity在11月底曾經估計,如果參考香港的疫情爲例的話,中國取消動態清零可能導致130萬至210萬人死亡。

目前中國大陸有超過20%的80歲以上老年人完全沒有接種中國疫苗,只有40%接種被認爲可以提供足夠保護的三針以上的疫苗。

根據中國衛生部門公佈的數據,2020年中國每10萬人的ICU牀位數僅爲3.6張,不到美國的1/5。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20年每10萬人的ICU牀位數,德國28.2張、美國21.6張、日本13.8張。

動態清零後經濟前景仍然不明

2022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原定12月15號召開,屆時新一屆領導班子將聚集一堂,討論明年經濟重點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目標。然而,彭博社13號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這場備受關注的經濟政策會議將被推遲,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外界希望此次經濟會議,中國官方將推出更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計劃,中國經濟目前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清零政策嚴重打擊消費、投資和市場秩序。外部又面臨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國外需求減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13號表示,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數值“很可能”再下調,原因是中國放寬實施近3年的防疫措施後,預期將面臨感染率激增等階段性困難。她指出,由於本土新冠確診案例將不可避免地飆升,接下來將有更多中國人暫時無法參與勞動生產。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也指出,中國在完全擺脫新冠清零政策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六個月中國經濟可能依然疲軟。

以上是本期的財經時時聽,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饒怡明。如果您對本節目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寫信到fankui@rfa.org.或我個人推特賬號是RFA_RYM進行聯繫。

那麼就在此祝福各位有個愉快的週末,下次節目再會!

撰稿、主持、製作:饒怡明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