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財經時時聽:狠批“中國經濟崩潰論”、炒作英國城市破產 中國堅稱經濟觸底回升

2023.09.22
專欄 | 財經時時聽:狠批“中國經濟崩潰論”、炒作英國城市破產 中國堅稱經濟觸底回升 北京的一處購物中心,行人穿越大型的廣告屏幕,走道旁是精品時裝拉爾夫·勞倫的店面。攝於9月20日。
美聯社圖片

中國經濟八月份數據顯示,通縮的勢頭減弱,經濟似乎有觸底回升的態勢。然而,西方媒體普遍認爲,中國出現復甦爲時尚早。在此之際,中國官員和媒體相繼出來反擊所謂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並大肆炒作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翰破產的消息。那麼,西方看空中國經濟的理由爲何?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多次危機,這次難關能否度過?伯明翰破產消息爲何成爲炒作熱點?本期節目將就以上話題進行探討。參加討論的嘉賓是美國馬里蘭州戰略與信息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

近期刺激政策治標不治本

中國最近幾個月採取一攬子刺激經濟措施,包括兩輪降息,似乎爲中國經濟帶來了些許改善。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一系列數據,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高於市場預期的3.45%;而製造業活動則連續5個月萎縮。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但自從7月份起,青年失業率的數據已經停止發佈。

儘管中國消費、就業數據有所改善,但國外經濟學界仍保持謹慎態度。據紐約時報報道,日本野村證券一份研究報告表示,“可能有觀點認爲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但我們表示存疑。”野村認爲,8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可能是能源價格上漲推高了零售。另外,去年仍在嚴格清零政策下,居民生活受到限制,基期較低,導致今年出現增長。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經濟困境可能比30年前的日本還要嚴重。許多指標顯示,中國的公共債務水平比當年日本更高,人口結構更糟糕。此外中國還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低估了長期停滯的風險,而應對措施做得太少。適度下調關鍵利率、降低購房者首付比例以及最近表態要支持民營企業,這些措施目前爲止對重振信心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中國的老齡化和生產力下降對增長起到抑制作用,同時美國和歐洲正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她說,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也導致消費者控制支出。

她認爲,如果中國不進行結構性改革,中國中長期增長率可能下降到4%以下。

“中國崩潰論”註定再崩潰?

就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軌跡的普遍悲觀情緒,中國官員和媒體相繼進行反駁。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日前回應看空中國經濟的言論時表示,這種論調過去從來沒有實現過,現在和未來也註定不會實現。叢亮說,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國際金融海嘯,中國不僅屹立不倒,而且愈來愈發壯大。他說,儘管中國正應對各種挑戰,但中國經濟顯示出韌性。

中國央行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中國央行和外匯局有豐富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捍衛人民幣匯率。

新華社17日發表名爲“中國經濟崩潰論註定再度崩潰”的文章,批評西方媒體對中國經濟相關的負面新聞。文章說,這輪唱衰配合“去風險”的論調而起,意在誤導世界,動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把中國塑造成世界經濟“風險之源”,破壞中國與各國合作關係。文章說,這是過去幾十年來多次出現的所謂“中國崩潰論”鬧劇的延續,當然,這次結局也不例外。

英國城市破產消息被大肆炒作

最近中國官媒大肆報道英國伯明翰市破產的消息。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大批網民嘲諷外國經濟差,更聲言中國一定會贏到最後。

英國伯明翰市政府9月初意外宣佈破產,震驚了英國政界。因爲該市政是人口超過一百萬的英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大的地方市政委員會。

根據該市官網上的聲明,由於面對不斷累積的鉅額債務和高達8700萬英鎊的財政缺口,除了保持弱勢羣體的公共服務和其他法定義務外,伯明翰地方政府立即停止所有新的政府支出。

伯明翰陷入財政困境,其實是當地政府爲其以往過失買單。2012年,英國最高法院裁定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同工不同酬”的做法,對數百名女性員工造成歧視。多年來,伯明翰市政委員會已經根據裁決支付了約11億英鎊的賠償金,但發現仍有缺口。根據所謂第114條通知,該市已經限制新的政府開支,並不影響已有項目,目前日常生活也未出現顯著變化。

伯明翰破產乍聽之下,不少人會覺得錯愕,但實際,英國若有地方政府研判無法在財政年度達到收支平衡,可以宣佈破產,後續可通過調高稅收,變賣資產,或請中央補助,改善財政狀況。

以上是本期的財經時時聽,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饒怡明。如果您對本節目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寫信到fankui@rfa.org.或我個人推特賬號是RFA_RYM進行聯繫。

那麼就在此祝福各位有個愉快的週末,下次節目再會!

撰稿、主持、製作:饒怡明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