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財經時時聽:新促消費政策出大招 地方政府恐無力回應
隨着疫情後經濟復甦失去動能,中國政府日前出臺政策性指導措施,試圖恢復和擴大內需來刺激經濟增長。這次發佈的促消費共有20條,包括住房、用車、裝修、家電、旅遊、餐飲等生活中幾乎所有場景的消費,涵蓋面相當廣。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新出臺的促消費政策不是所謂的掏空錢包,透支需求,而是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那麼,中國民衆的購買慾有多大程度能被激起?專注於消費供給側改革是不是當前內需市場最需要的良方?促內需二十條的實施又將如何進行?本期節目將就以上話題進行討論。參加討論的嘉賓是旅美經濟學家秦鵬。
中國經濟在年初經歷曇花一現般地復甦後,年中開始欲振乏力。根據修正後的數據,中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僅增長0.8%,遠低於第一季度的2.2%,同時中國的消費復甦勢頭在最近幾個月明顯減弱,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5月份的同比增長12.7%,放緩至6月份的3.1%、中國房地產業繼續滑坡,而年輕人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1.3%。此外,全球經濟疲軟抑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5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7.5%,6月降12.4%,七月再度下滑至14.5% 。全球消費轉向服務業,對中國以出口爲導向的企業,尤其是電子產品企業,帶來很大壓力。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正深陷泥淖,且一時半會兒不太可能有所改善。
有鑑於此,中國政府推出促消費舉措。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工作,提到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
7月31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佈20條促進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內容涉及,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 促進農村消費、擴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大方面。
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有哪些具體內容?
首先在穩定大宗消費方面,消費20條鎖定了汽車、住房、傢俱和電子產品的重點消費,明確要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提升家裝傢俱和電子產品消費。
中國國家發改委敦促地方政府放寬汽車購買限制,並推出刺激新車購買措施。發改委告知地方官員在農村推廣使用電動汽車,升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包括建設電池更換站。
消費20條還通過推出以舊換新和回收措施來促進家電消費。根據規定,地方政府可以爲農村消費者購買和換購家電提供補貼。
發改委表示,將加快電影、演出、體育賽事和其他表演的審批,以刺激體育和娛樂消費,該機構還呼籲更好地實施帶薪休假制度,以促進旅遊業。
在住房方面,發改委表示,將利用專項資金和住房公積金推進舊住宅樓改造,並在大城市開展棚戶區改造。發改委還將就農村的危房進行改造,並鼓勵在農村地區建設和改造商城市場和便利店,以促進當地居民消費。
發改委還允許消費基礎設施項目發行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S)籌措資金,並要求金融機構降低信用卡和消費貸的利率,同時向消費部門提供更多貸款。
各種評論不斷
對於新發布的促消費20條措施,中國官方媒體都已“超級利好”和”國家重磅“爲題發表,然而,中國網民反饋冷淡,外媒對此也有不同的批評。
彭博社報道,中國國務院最近一輪促消費措施主要針對改進商品供應,而非直接刺激需求。報道稱,中國政府並沒有提出向居民提供現金補貼,只是向企業提供優惠和稅收減免。到目前爲止,中國政府的政策都只是試圖刺激消費者消費,但沒有相應的財政政策跟進。
有分析師認爲,由於擔心債務風險不斷上升,中國政府不太可能搞大水漫灌的刺激措施。
紐約時報引述卡耐基中國中心專家邁克爾.佩蒂斯 (Micheal Pettis)的話說,從促消費20條看來,中國中央政府並沒有打算提供資金,這就意味着促消費的開支將落在地方政府官員的頭上。報道說,除了北京、上海、廣東等富裕地區外,中國各地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許多地方公務員工資被拖欠,地方債務利息繳不出,沒有多餘的錢去舉辦促消費活動。紐約時報報道還說,促消費20條內容並無許多新意,許多內容都是以前提到過的,例如在老舊樓房裝設電梯等,在2020年李克強時代就已啓動。
以上是本期的財經時時聽,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饒怡明。如果您對本節目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寫信到fankui@rfa.org.或我個人推特賬號是RFA_RYM進行聯繫。
那麼就在此祝福各位有個愉快的週末,下次節目再會!
撰稿、主持、製作:饒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