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財經時時聽:中國出口持續下滑 外貿機遇在何方?

2023.02.24
專欄 | 財經時時聽:中國出口持續下滑 外貿機遇在何方?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等待外運的集裝箱
路透社圖片

聽衆朋友好,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臺的財經時時聽,我是饒怡明。

中國外貿在去年夏季達到高峯後,連續七個月出現萎縮。2023年國際形勢更加複雜,外需持續走弱。中國外貿企業爲了求生存,主動積極出海搶單,跨境電商也加強海外佈局。在供應鏈外移的局勢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光伏產品成爲增長亮點。本期節目將深入分析,今年中國外貿的機遇和挑戰。參加討論的嘉賓是華盛頓地區零界限基金管理人嚴英哲。

出口持續下滑 中國港口堆積大量集裝箱

2月13號,中國港口集裝箱發佈中國1月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其中綜合指數環比下滑11.2%,其中歐洲航線的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6.7%,美東和美西分別下跌9.8%和7.8%。截至今日,中國月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自從去年9月全線下跌以來,已經連續第五個月環比下跌。

除了出口運價指數下跌外,中國港口堆積的空置集裝箱也越來越多。不僅是上海,空箱堆積如山的現象正在各大港口上演。深圳鹽田港1月初的空集裝箱已經堆放到6至7層,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

去年12月份,廣州南沙港港區的空集裝箱已經比正常庫容多了兩倍,刷新了疫情以來最高空箱值。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爲45.9%,連續7個月都在榮枯線(50%)以下。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當前,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顯著放緩,國際供應鏈格局也在加速重構,外貿發展環境嚴峻,今年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要穩定出口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

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出海搶單熱潮起

2023年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外需走弱的壓力不減,外貿企業用更積極的態勢搶佔先機,比如,搶訂單、跑展會、建立海外倉儲、對接跨境電商、開拓新市場等等。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許多專家認爲,外需的收縮表現在歐美市場尤爲明顯。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歐美經濟仍在繼續放緩過程,從美國數據來看,薪資仍在高位回落,它會通過收入效應繼續向消費傳遞;高利率背景下,私人部門投資也將繼續放緩。

據世貿組織估計,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增長將放緩至1%,遠低於此前預計的3.4%。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瑜預計,今年中國外貿或將出現小幅負增長。

儘管發達經濟體減速帶來不利影響,但新興市場則看到積極因素。去年新興市場動能已經開始凸顯。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13.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4%。以廣東爲例,2022年,全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10.3%,拉丁美洲增長9.5%,其他金磚四國增長9.3%。

新能源汽車、電池、光伏產品—出口新三樣

近年來,中國出口的產品不再侷限於服裝手工製品等低附加值類,更多高科技產品持續湧現,去年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爲代表,成爲出口新增長點。

一月初,中國百人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介紹,2023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和產業鏈出海風生水起的一年。2022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59.3萬輛,主要出口市場爲西歐和東南亞,帶動整車出口呈現量價齊升態勢,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有望接近80萬輛。

在電池方面,張永偉介紹,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將得以集中釋放,緩解電池供應瓶頸問題。2023年,磷酸錳鐵鋰、PET複合銅箔、鈉離子電池等多項新技術將實現規模化應用,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技術將加速落地,改善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經濟性指標,增強電池產品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速提升。

另外,光伏產品預計也將成爲今年出口的重點。2022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7.8%。包括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在內的國產光伏產品去年出口總額約512億美元,同比增長80%。

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場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歐洲市場增幅最大,同比增長115%。分品類看,硅片、電池片主要出口到亞洲地區。組建出口方面,荷蘭保持中國光伏組件出口第一大市場地位。波蘭、葡萄牙也在前十名當中。

以上是本期的財經時時聽,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饒怡明。如果您對本節目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寫信到fankui@rfa.org.或我個人推特賬號是RFA_RYM進行聯繫。

那麼就在此祝福各位有個愉快的週末,下次節目再會

撰稿、主持、製作:饒怡明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