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大國攻略:拜登訪問韓日 北京陷入尷尬的戰略被動

2022.05.20
專欄 | 大國攻略:拜登訪問韓日 北京陷入尷尬的戰略被動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於5月20日抵達韓國訪問。
法新社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於5月20日至24日訪問韓國和日本。拜登將宣佈成立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訪日期間也將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領袖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

環球時報撰文說這是一場事先張揚“針對中國”的“挑事之旅”。

韓國政府表示已決定作爲初始成員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韓國總統尹錫悅也曾說希望加入QUAD。被認爲比文在寅親美的尹錫悅上任,會如何影響東北亞局勢? 拜登訪問韓國日本,北京是否感受到壓力?

北京獨立政治顧問吳強表示,尹錫悅上任後,和日韓美三方安保關係的加強,以及日韓美和東盟未來在經濟安全軍事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是未來可以預期的。北京至少在二十大以前,對於這兩個方向的預期發展,基本上很難做出恰當反應。對於亞洲西太平洋地區,特別是美國去年提出的印太戰略框架,現在正在付出行動的一連串政策變化和外交攻勢面前,從俄烏戰爭到現在,延續到秋天,這漫長的一年,“北京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非常尷尬的戰略被動狀態當中”。北京這種外交被動可能要持續到二十大之後,纔會有所變化。

環球時報撰文稱拜登的亞洲行是一場事先張揚“針對中國”的“挑事之旅”。(法新社)
環球時報撰文稱拜登的亞洲行是一場事先張揚“針對中國”的“挑事之旅”。(法新社)

吳強說,目前對中國來講,在二十大前,國內政治處在很不確定的半年階段。由於防疫、俄烏戰爭,和東北亞西太平洋地區情勢的變化,使中國陷入戰略被動期。對於尹錫悅顯露的親美路線,北京無法做出明智的理性反應,未來半年都很難做出積極理性正確的外交反應,北京實際上是處在一種“外交的退縮”,除了進行軍事演習之外,很難做出外交上正確的、有建設性,能緩解緊張的外交政策。

北京將朝鮮當籌碼 加強與韓美斡旋的能力

吳強指出,韓國一直是親美路線,從韓戰之後到現在,除了盧武鉉和文在寅兩位總統是左翼,其他都是親美的右翼政府,朝鮮半島情勢雖然在盧武鉉和金大中之間有些緩解,但總體上,朝鮮的先軍主義、軍事威脅、發展核武器的戰略,從來沒有因爲南方出現左翼政府而緩解或有所變化,對韓國來說,北方的軍事威脅和核威脅始終在加強,這是朝鮮半島基本態勢。中國過去除了用六方會談,加強中國自己地區安全角色份量之外,對於降低或緩解朝鮮的威脅並沒有助益,沒有辦法阻止朝鮮的核武器或導彈發展。“六方會談或是中國所起的角色遠遠不如美國在其中所扮演的,比如在克林頓政府期間,對朝鮮實行的糧食換反應堆的這樣的政策更有效”,在未來北京會繼續放縱朝鮮加強它的軍事威脅,像金正恩4月25日在平壤的閱兵式上,強硬表示要加強核武發展。北京基本上是放縱的態度,比如從中國新任駐朝鮮大使王亞軍自2021年2月提名後一直無法赴任這點看來,中朝雖然在2013年後兩國元首有幾次峯會,但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對於朝鮮提升核威脅能力,北京基本上是一種放縱、不介入的方式。北京只是把朝鮮作爲中國自己的籌碼,加強了跟韓美斡旋的能力。

六方會談過時無用 朝鮮半島納入印太架構

吳強認爲未來尹錫悅強化親美政策會更多以自身利益來考慮,而不是以中韓關係爲軸心來考慮,“新的軸心已經形成,就是日美韓的安保關係,也是在更大的印太框架內所形成要討論的半島關係”。這次拜登訪問韓國之後,意味朝鮮半島關係也要被納入到印太框架之內。朝鮮半島議題將摒棄中國所主導的六方會談,這個舊框架包括中朝俄美日韓,不僅無效、過時,而且戰略上已經分裂,中俄兩國對朝鮮半島的安全毫無貢獻,六方會談對其他四國已沒有意義。在尹錫悅的親美政策下,和新的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形勢下,尹錫悅將朝鮮半島服從於整個印太框架裏頭,這是尹錫悅自覺或不自覺必然走向的戰略選擇。

拜登於5月20日至24日訪問韓國和日本,將宣佈成立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法新社)
拜登於5月20日至24日訪問韓國和日本,將宣佈成立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法新社)

韓國有意把朝鮮半島關係納入印太架構中,換句話說,整個印太框架不僅是包含對中國的印太地區安全的體系的重構,也包含朝鮮半島和臺海,這是完整的印太架構。韓國新政府只不過在顯示這種積極意向,把朝鮮半島安全關係納入整個大的印太關係中,這對韓國是直接而具體的安全需要。中國在六方會談機制和中韓關係上,並不能滿足韓國的安全需要。

尹錫悅和美國靠攏符合韓國利益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爲,尹錫悅與美國走近符合韓國利益,因爲從大戰略環境來講,現在是自由民主的世界秩序對抗專制集權的意識形態對立,堅守民主陣容不需掙扎,但從美中競逐長期來看變數仍大,中國當前的挑戰不小,二十大領導人的結構是否改變,中國多地疫情封控和中國經濟等問題,加上中國跟俄羅斯不封頂的夥伴關係和中國愈來愈強勢的戰略部署,都使印太國家感受到壓力。不過,美國政府目前也不是強勢的執政黨和總統。中美各有變數,尹錫悅與美接近仍是對韓國比較有利的選擇。

黃介正指出,日韓面對的挑戰不太一樣,韓國的首要問題是朝鮮,日本的首要問題是美中戰略對抗。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還有兩件事不得不考慮,一是日本沒有條件和實力去掙脫美國對日本整體外交戰略走向的導引,因爲美日安保同盟使美國對日本影響力很大,二是岸田如果在對美工作沒有更好的表現,他永遠無法取代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成績。因爲QUAD是安倍發起,美國反而是後來者,這面旗子岸田必須扛,而且他在加強美日印澳關係方面做得愈多,愈有可能領袖羣倫。

韓國政府表示已決定作爲初始成員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圖爲拜登和尹錫悅一起參訪三星集團。(法新社)
韓國政府表示已決定作爲初始成員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圖爲拜登和尹錫悅一起參訪三星集團。(法新社)

黃介正說,美韓共享民主自由價值而且本來就是軍事同盟,韓國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也不可能被任何一個經濟框架排除在外,是各國都想競逐合作的對象。但是韓國因爲有朝鮮問題,所以在硬的方面像是駐韓美軍,軟的方面在外交政策的操作上,韓國被賦予與日本不同的角色。韓國必須處理好與北京的關係,最起碼與北京維繫可管理可運作的關係來制約朝鮮。對於駐韓和駐日美軍,美國用兵的考量本來就不同。從最近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Meet the Press一集兵棋推演的節目中,美國在推演過程中並沒有把駐韓美軍角色算到臺海的想定中,只有美日澳,這說明了朝鮮半島的特殊性,說明朝鮮半島有單一獨立要面對的困境,不一定跟印太地區有絕對的連動。

尹錫悅可能對中國更強硬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尊彥指出,韓國其實去年就已經向美國靠攏,韓國去年七月首度赴澳大利亞參加美日澳加英等國的聯合軍演,確保印太和平穩定,針對中國的意涵不言自明,韓國首度參演,令外界關注。今年是否再參與類似軍演,值得觀察。當美國要鞏固對中國的圍堵網,韓國不太可能成爲缺口。在對中國方面,尹錫悅應該會比文在寅相對“明確”,但不一定會尖銳表態。有鑑於之前韓國因部署薩德而遭中國報復,韓國會謹慎維持與中國的穩定關係。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包括韓國在內,很多國家重新思考“事大主義”,尹錫悅還沒端出明確清楚的對中政策,但估計不會像過去,即使尹錫悅對中模糊表態,也不會是模糊示弱,尹錫悅對中國應該會比文在寅更強硬一點。等美國端出對中政策之後,可能日韓也需要跟着美國調子走。

學者指出,對於拜登的印太戰略,北京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戰略被動狀態當中。(法新社)
學者指出,對於拜登的印太戰略,北京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戰略被動狀態當中。(法新社)

中朝互不信任因疫情而強化

對於中朝關係,吳強認爲耐人尋味,朝鮮疫情大爆發,中國援助朝鮮抗疫物資有助於中朝交流聯繫,但朝鮮對中國提防的心態,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持續加強,中朝雙方對於朝鮮接受中方的防疫物資,都不公開,意味朝鮮有意顯示其主體性,以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方式抗疫,來表明跟中國保持一定距離,也表明中朝關係在新冠疫情兩年多來陷入一種互相隔離互相提防,中朝政治上的互不信任在新冠疫情期間被強化了,而這並不防礙中國在朝鮮發展核武和導彈方面採取放縱、不介入的態度,也就是一種樂觀其成的態度。

不過王尊彥認爲若從研究日本的角度來看,中國並不願意見到朝鮮發射飛彈。因爲朝鮮不斷髮射飛彈,給了日本強化軍力的很好理由,日本得以運用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提升自身軍力,北京肯定不樂見一個富而強的鄰國日本。對於最近熱議的“源頭打擊”,對日本來說,最主要需要防範的源頭國家,是中國。

他認爲,朝鮮半島應無立即而明顯的危機,俄烏戰爭已給朝鮮啓示,應不會輕啓戰端。美日只要不過度刺激朝鮮,朝鮮試射飛彈可視爲儀式性的誇耀軍力。不過,疫情爆發對朝鮮會有很大沖擊,如果美韓伸出橄欖枝,應可迫使朝鮮在不失面子之下,在疫情防治方面與國際互動,若能如此,將有助於緩和半島氣氛。

朝鮮對外公佈疫情爆發,是金正恩對外的求救信號嗎?

吳強認爲這信號是矛盾的,朝鮮一方面強化威脅,多次試射導彈,也準備進行新的核試驗,一方面拒絕韓國新政府的援助照會。除非金正恩停止核試,轉向跟韓國探索援助,來重啓朝鮮半島南北方的對話交流,或者是否通過這種疫情求助要求聯合國放鬆制裁等,要觀察朝鮮是否停止核試驗,和是否在聯合國呼籲援助,以此來作爲韓國新政府上任後,朝鮮是否採取新的外交政策,去逐漸融入國際社會,以展現跟中國不一樣的外交路線,而非孤立主義,這都值得觀察,現在下定論還太早。朝鮮長期閉關鎖國和窮兵黷武,加上疫情兩年多來封閉的狀態已使朝鮮成爲世界棄兒,這種棄兒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俄羅斯未來也會陷入棄兒狀態。

韓國總統尹錫悅被認爲比文在寅親美,分析指出他可能對中國更強硬。(法新社)
韓國總統尹錫悅被認爲比文在寅親美,分析指出他可能對中國更強硬。(法新社)

金正恩射彈傳達政治信息 北京無暇他顧

黃介正說,朝鮮通過展現軍力或飛彈試射來傳達政治信息已有相當時間,算是老手,但是做多了,邊際效應遞減。再加上中國忙於政治議程,不一定有太多心力顧及朝鮮,只要朝鮮不走極端主義,北京無暇他顧。中朝關係停留在平盤的位置,中國現階段在中朝關係上不太可能有特別大的動作。再加上朝鮮爆發疫情,相信也會被困住一段時間。

黃介正認爲,當前美中兩強競爭,今秋纔是焦點,中共二十大和美國期中選舉都可能出現新的變化,中共二十大前還有很多問號。而對美國來說,整個國際格局,自由民主的世界秩序得道多助,但是如果民主黨在期中選舉失利,拜登的外交政策是否改變並不清楚。美中兩強各有內部重大問題,在二十大和期中選舉塵埃落定前,印太國家現在選邊站隊都可能是方向上的選擇,但不會是板上釘釘固若磐石的方向政策,可能是寶押兩邊。

黃介正說,尹錫悅的政策選擇並沒有太多空間,親中或者不得罪北京不一定能獲得什麼特殊待遇,只是維繫中韓關係求取平衡而已。印太國家在自由民主秩序中,沒有一國願意被丟包或落於人後,至於未來如何,中俄專制到底可以走多久? 這個問題愈來愈突顯,因爲“從來沒有百年的皇上”,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是否會出現大變化? 基於這點,印太地區的不確定性就非常高,印太各國會採取避險措施,不想站錯隊選錯邊。而不只韓國,各國都在觀望,在烏克蘭問題上,印度的態度就有差異,而東盟國家也沒有興趣表態譴責俄羅斯或加入制裁,東南亞國家不願意反中,但也滿喜歡美國。中國政局並不穩定,變數只會愈來愈多,不確定性很高,印太國家爲了自身利益,不會明確表態。

撰稿 陳美華 責編 許書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