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北明非常識:獨家披露:也曾翹首望新政,紅二代開議習近平(上)
紅二代當年的切近觀察引發思考:習近平究竟是錐處囊中,欲意“辦一件大事”引而不發,等候時機?還是躬身於權力崇拜的起跑線,追隨馬恩列斯毛等太祖,必欲摘取塗炭生靈、糟踐江山的桂冠而後快?抑或是本無利器,摸着石頭過河,在中共這條血河中必然成爲“始皇帝毛主的習”?(待續)
-----------------
本次節目分上下兩集,爲您披露四位中國紅二代在習近平上臺初年對他的內部議論,他們依次是陸德、陶斯亮、馬曉力、胡德華。選自已故中共黨史專家,曾任毛澤東祕書的李銳的日記。自由亞洲電臺,北明非常識,我是北明。
中共二十大召開,中國最高權力集團由黨核心變爲習核心,成爲建政七十餘載、改革四十年多的中共政治倒退的里程碑。輿論界批評潮水般湧起,“習下李上”的預測頓時被咒為賺取點擊率的謊言,一廂情願取代理性觀察的民衆即刻爆發了受騙上當的憤怒,大陸被壓制到萬馬齊喑的知識人,唯一能借以稍微舒緩自己經年憤懣的僅僅是一封四百字的書信——清華大學習近平的學長、胡錦濤的學弟閻淮因學長被公開綁架致學弟的私人公開信。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文學家羅素生命晚年告誡後人,認識事物,要避免一廂情願和立場出發,唯一重要的是省察事實。事實本身,是分析、評判、結論事物的基礎。當此習幫極權一錘定音、國運趨勢塵埃落定之時,透過中共血緣關聯的紅二代的議論,考察習近平上臺之初的動向,可以獲得一些出人意料的省察。這些省察,有助於人們理解鐵幕後的中國政局。
我先做五點相關說明。
一,議論的場合與時間:這些議論的場合是2016年被改組前的、中國具有改革與自由主義色彩的刊物《炎黃春秋》的編委及相關人士的內部座談會。座談時間,也就是議論的時間,主要分別是2013年2月27日(新年聚會)和4月17日;2014年4月23日和10月24日。
二,座談會主旨和採集的內容:是新形勢下的炎黃春秋的辦刊方針,發言內容主要針對刊物在困境中的去留問題和堅持下去的方法。雖然主題是刊物的前途命運,但時值習近平上臺初年,他的政治動向、管理方式、思想脈絡、未來可能性等自然成爲關注和議論的重點之一。
三,議論的來源於特色:因爲不少銳意政治改革的紅二代參與炎黃春秋編務工作,事實上,這些會議無形中成爲中國紅二代開議政治的集中場合。由於紅二代的特殊身份和各自特殊人脈或消息來源,他們瞭解一些不爲人知的事實。這些事實對觀察分析習近平的動態走向是不可多得的參照。從他們相關的議論中可以看到,他們對習近平的分析除了習近平當時的公開講話,還有習近平的不爲世間所知的私下的言論、表態和做法。
四,議論的編輯方式:爲方便讀者聽衆對發言人觀點的整體理解,我分別採集並集中了每人在歷次會議的發言,以便完整呈現他們的陳述。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本節目紅二代出場的順序,不是他們在炎黃春秋發言的順序,而是按照他們發言內容的邏輯排列的。也是爲了提供更堅實的理解基礎,我將在每位發言人首次出現時,簡要介紹其紅二代的背景及其個人相關的經歷。
五,議論的出處於註釋:關於本節目/文本之資訊的出處,除了我在節目開始的交代,也將在文字稿的相關位置加以註釋,以文字形式再度註明出處。欲文其詳的聽衆,可以登錄本臺(自由亞洲/RFA)中文部網站“北明非常識”頁面查閱文字稿。《李銳日記》已經全部開放給社會,成爲研究中共黨史和相關問題的公器,願意瞭解這些聚會言論的全貌者,可以親往美國胡佛研究所圖書館,進行查閱。
陸德:習不懂經濟、被極左勢掣肘、力辦親屬腐敗,無自己的智囊、爲改革需集權……
首先爲您介紹陸德在習近平上臺之初對習近平的觀察和看法。陸德1942年出生,其父陸定一(1906-1996)是中共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早年主持團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宣傳工作,中共建政後依然主要負責文化宣傳工作,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宣理論”奠基人。最高任職是國務院副總理。陸德高中時曾受父訓:學習科技,不搞政治不當官。他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擔任過國家開發銀行信息中心局局長、中國防衛科技學院副院長。2006年,他發表了《我父親陸定一晚年的幾點反思》一文。
在2013年2月27日炎黃春秋新春聚會[1]上,陸德首先舉例說明習近平不懂經濟,有被誤國學者欺騙之嫌。顯然這番議論出於他對當時當政四個月的習近平的期待和同情。除了強調習近平沒有自己的班底,他還強調經濟形勢對習近平和紅二代的不利影響。他說:
政治改革必須觸動利益集團。與胡德平交談。三公消費,北京報了6萬輛,學者查40萬輛。習不懂經濟,他只要把車款給租貨公司,固定資產爲零,你怎麼查?高尚全主席和我都很擔心我們的貨幣。我們的鈔票比美國還多,但GDP只1/3強。經濟要發展,得投資,投資得鈔票。習至今沒有自己的班子和智囊,要成立個班子,不要那些誤黨誤國的所謂學者。排污,承擔單位GDP減排40-50%,這是誤導,因投資大增,把砍掉的和新投資多一倍。今後還要大增一倍。人均GDP 增一倍與縮減貧富差距是兩回事。今年亮的基尼係數,又是假的。2017年如無大動作,中國經濟會受到大沖擊。這十年是我們這些紅(二)代執政的最後十年。[2]
陸德顯然認爲經濟形勢決定政治形勢,所以在論證習近平不懂經濟,需要成立一個智囊班子之後,他預言,2017年如中國經濟會受到大沖擊,就將成爲他們“這些紅(二)代執政的最後十年。”顯然他有一種傾向,這個傾向就是,他把習近平當作改革派紅二代在中共中央的代理人了。
兩個月後,陸德在2013年4月17日召開的炎黃春秋討論會[3] [4]上再度發言,他再度分析局勢,說明局勢與習的願望相違,指出以左和更左的方式討好上級的激進行爲慣性,以及對經濟問題七嘴八舌的現象,導致習近平難以招架。他說:
不能批江,也不能捧江;陳元捧了一下(說江1992年電子信息化防腐敗),開發行長給撤了,這私(次)習近平重新領導排位。清明時這邊打薄熙來,陳元去給薄一波掃墓。(還有第三件事忘了)。我春節後去香港,鳳凰節目,我四次內容,播出的三次,也把數據刪掉(每年羣體事件10萬,維穩費超軍費等),說明鳳凰也在收縮。習近平幾次講讓說話、讓批評,現不讓。現社會有個現象,習如何要求,則有人更左,如有的幹部帶窩窩頭下去。過去薄熙來也有此現象。你不(是)喜歡綠化嗎?有人買最貴的樹密植(這些樹可能過些時死去)。……習近平也很難,現經濟改革,八派都講,但觀點全不相同。如收入分配,是增量改革,還是存量改革?(又涉及房地產)說上面多位常委批評,要問究(竟)是誰的意見。中央意見不一致,我們應有知情權。[5]
陸德在這次會議上披露了一件坊間至今不曾知曉的事:習近平主政前,爲制止腐敗,曾經指示法辦自家親戚。陸德說:
前兩年近平和兄弟姐妹談,說你們發得差不多了,就此打住吧,橋橋一甩門,說什麼叫夠?十八大前把房產賣了。朝陽區政法委書記說,習家有一個親戚(彭麗媛表妹兒子)把我們給詐騙了,國寶下令別動。十八大後,習指示辦。[6]
這一信息顯然是陸德對習近平抱持正面期待的依據之一。半年後,2014年10月24日炎黃春秋再度召開討論會,陸德發言,從《炎黃春秋》雜誌何去何從的角度談論習近平。他力圖說明習近平之所以沒有干預黨內關於階級鬥爭高於普世價值的輿論,是因爲他無暇顧及。他強調重大決策習都有批覆。他說:
習太忙,對這些“左”顧不過來。我知道重大決策,習都參加,都有批覆。[7]
此句中所謂“這些左”指的是他此前發言中陳述的、社科院長王偉光發文指“普世價值是僞命題”所引發的以階級鬥爭批判普世價值的中共黨內左傾思潮。[8] 接下來陸德再度指出經濟形勢不好導致習近平壓力大,改革也受到很大抵制。此外,他還以蔣經國爲例,說明“集權悖論”,就是以獨裁力量反對獨裁。顯然他認爲,從實際出發,習近平需要集中權力,以便利於政治改革,也就是“打擊專制獨裁”。陸德認爲應該以這種現實情況爲前提,採取延緩改革的策略,他說:
要學習《論持久戰》,不要硬頂,更不要自殺。他們的手法,用國外敵對勢力、國內異己力量,來影響上層。這同“六四”以前,如出一轍。我父親當時反對用“資產階級自由化”把耀邦也捲進去了。“我講一些話可能牽連你們,因爲有的話我不講沒人講,有無產階級自由化嗎?無產階級只有無政府主義,流氓化。”習壓力非常大,今年經濟上不來。習要政治改革,抵制很大。集權是否有個悖論:正如蔣經國。我承認我是獨裁者,但我正是要利用此地位來打擊專制獨裁。習在壓力下,劉雲山是他的同盟軍,他不會因小問題同劉撕破臉。《炎黃》一定要辦下去,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等習發現問題嚴重了,注意我們的意見。[9]
陸德自述“我們家同習家關係還是深的”, [10]直到2016年7月《炎黃春秋》遭整肅之前的4月,陸德依然保持着對習近平的信心,認爲雖然“現在習在政治上老出錯“,但他的意見“還是要靜觀一下。”他認爲炎黃春秋在重重壓力下應“注意鬥爭策略,不打第一槍”,應“先求活命,再求鬥爭。”他指出,“蔡教授 [11]提的上網,可能師出未捷身先死” [12]他並再次預言:“2017年以後,習遲早會用到這批力量”。所謂“這批力量”指以“炎黃春秋”爲中心的體制內銳意政治改革的勢力。[13]
陶斯亮:習想辦大事,需要通過威權主義……
上述炎黃春秋雜誌編委會議的半年後,2014年10月24日,炎黃春秋再度開會,陶斯亮發言。1941年出生的陶斯亮,是中國國國務院前副總理、中宣部部長陶鑄之女。陶鑄早年是中華民國黃埔軍校五期學員。國共內戰時期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1958年中共發動的導致全國高徵購而大饑荒的“大躍進”運動中,陶鑄在其當時治下的廣東省掀起“反瞞產”運動。文革初期被整下臺並被囚禁,兩年後含冤病逝,生前身後均不准許家人探視。陶斯亮,從事公益事業三十多年,現任中國市長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祕書長和中國醫學基金會副主席。中國城市發展報告理事會副理事長。她曾於1978年末,在人民日報發表萬言書,《一封終於發出的信——給我的爸爸陶鑄》,文章一出,引發共鳴無數,一舉成名。
她先介紹自己說:
我現在是辦慈善救國,同美國合作,把他們的文化、文明、先進理念引進來。對當前形勢看法,我比較同意王軍濤的觀點,他是最早的持不同政見者。一再講把權力關在籠子裏。[14]
關於當時上臺近兩年的習近平,陶斯亮的發言與陸德的角度一樣,對習的不作爲做了積極的解讀,她同時指出習近平的非西方的價值取向,她說:
習是想辦一件大事。他現在要集權,是要把黨,軍人員換成他能掌握的人,到十九大才能開始辦大事。他會向前走,但離不開通過威權主義。他不會全盤接受西化,因此強調尊儒。……[15]
——從十年前習近平的起點看今日習近平的落腳點,判然有別,陸德預期的“習要政治改革”和陶斯亮預期的“習想辦一件大事”落空,卻倒行逆施,退回毛澤東時代。
究其原因,把習近平從頭到尾、從早年梁家河插隊到今日帝都紅朝權傾一路描繪爲一個極權主義陰謀家是容易的,還特別解氣。但是我們發現,越是對他近距離觀察,事情就越難以簡約化、越難以數學方式合併同類項,就越需要深入分析。他究竟是錐處囊中,欲意“辦一件大事”引而不發,等候時機?還是躬身於權力崇拜的起跑線,追隨馬恩列斯毛等太祖,必欲摘取塗炭生靈、糟踐江山的桂冠而後快?抑或是本無利器,摸着石頭過河,在中共這條血河中別無選擇地必須成爲“始皇帝毛主的習”?在歷史的某些階段,正確地提出問題,比正確地解答錯誤的問題更難,更需要全面真實的信息,也更重要。呈現紅二代當年對習近平的改革期待,不是爲了用今天的事實羞辱昨天的希望,而是爲了能夠正確地提出問題。
這次節目就到這裏,下次節目我將依據紅二代的切近觀察,提出那個早已存在卻被廣泛忽略的問題並試着做簡單的解答。下次更要報道知名敢言紅二代馬曉力女士和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先生在習近平上臺之初對他的看法。兩位的發言全然基於他們共同的文明價值取向,不過馬曉力的發言顯示出於一個與今幾乎完全不同的習近平,胡德華則描述了一段他與習近平的私下對話,具有極大信息量和參考價值。這些信息在全球媒體中也將是獨家披露。自由亞洲電臺,【北明非常識】,美國首都華盛頓,北明。(待續)
--------------------------------------------
註釋:
[1]關於這次聚會的記錄,李銳日記在中註明:“由於我耳朵不好,是宋以敏(何方夫人)記錄給我的”。見李銳2013年2月27日日記/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17/ 關於這次會議的其他發言。
[2]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16。
[3]李銳日記爲此註明:是“何方夫人 (李南央原注:“原文此處空字”) 做的會議記錄,全部錄下”。關於這次會議的其他發言,下同。見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27。
[4] 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16。
[5]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27。
[6]二0一三年李銳日記/四十六冊/Vol.46/p.28。
[7]二0一四年李銳日記/四十七冊/Vol.47/p.61。
[8]原話爲:“六月十日,王偉光(社科院長)發文:普世價值是僞命題。隨後報刊上大量出現‘階級敵對勢力’這些帽子。社科院要搞一言堂。九月底,《紅旗文稿》連續發‘人民民主專政’兩文,針對普世價值、資產階級自由化,講國際、國內階級鬥爭不可肯能熄滅。九月廿八日當(黨)校《學習時報》刊登了韓鋼的批判文章。廿九日社科院網上反駁韓文,又連續刊登階級鬥爭必要,批普世價值,自由主義,隨後出現大講人民民主專政文。十月十一日《紅旗文稿》發表長文,不能用法制替代人民民主專政。網上反映(應)強烈,被迫撤下王偉光文章。”原引中的括號與文字爲原文所有。
[9]二0一四年李銳日記/四十七冊/Vol.47/p.61。
[10]李銳2016年4月22日日記。其中開頭註明本次會議“又是何方夫人宋以敏爲我作記錄”。/引自二0一六年李銳日記四十九冊/Vol.49/p.27。
[11指本次與會的中央黨校教員蔡霞。
[12] 蔡霞在陸德發言之前發言,針對任志強事件主張通過網絡謹慎地訴諸民間輿論。參見二0一六年李銳日記四十九冊/Vol.49/p.27。
[13] 同注10。
[14] 二0一四年李銳日記/四十七冊/Vol.47/p.61。
[15] 此處省略了關於炎黃春秋近期計劃相關話題。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