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存档
2023-11-23
“从政治到疫情,近年金马受到的挑战似乎更严峻。”金马执委会执行长闻天祥为金马60写下的文章里,直白地揭示第55届金马奖至今的跌宕挑战。金马55之后,先是中国电影缺席,让最具指标性的华语电影奖失去一块重要拼图,而后又遇到COVID-19疫情笼罩,但金马奖是全球少数如期登场的电影奖。
2023-10-16
但无论是强化军备还是兵棋推演,日本针对“台湾有事”的战略布局,都指向──被包夹在中国、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冲绳。 《报导者》采访团队前进冲绳现场,了解在中共武力犯台的国际应变剧本里,冲绳将处于什么位置?当西太平洋局势进入新冷战对峙的此刻,冲绳的基地现场又如何是体感“台湾有事”的紧张气氛?
2023-09-27
曾大秀流利客家话的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今年6月记者会上指出,未来将面向台湾青年举办多项交流活动。陆委会随即在8月谘询会议中以“中共『大交流年』对台青年学生交流策略与因应”为题进行讨论。显示COVID-19疫情解禁、两岸重启交流后,中国对台湾青年的强大拉力已成为互动焦点。 《报导者》发现,在中国锁定“首来族”台湾青年进行的首波交流里,主题变得比过去更加软性,从文化、生活和兴趣层面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台湾学生就学及就业;另外,这种交流也扩展到为台湾儿童及少年发声的儿少代表上。“大交流年”里,“主题更软、扎根更深”已成趋势。
2023-08-30
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来台访问期间,台湾国防部、总统府等政府单位陆续受到网路攻击,超商、台铁电子看板也遭入侵,来自中国骇客的攻势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但显少人注意到,包含国防部资通电军在内的政府单位,自2017年起,便已开始针对中国攻击台湾基础建设进行演习,近年台、美更合作侦破一起中国骇客“APT41”长期攻击中油、台塑支付系统的重大资安事件。 为何中国支持的骇客组织,正将箭头指向全台100多处“关键基础设施”?这些关键基础设施的资安防护够吗?为何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有极大机率被骇客暴力破解”?台湾的军校、能源公司、水资源处理设施、电信公司、金融单位等关键基础设施,是否被长期潜伏?一连串的疑问中,我们又该怎么面对由组织型骇客发起的网路攻击链?
2023-07-13
《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法》(简称港版《国安法》)通过满3年,香港愈来愈安静了。以往人行道围篱上、天桥上各党派候选人五颜六色的宣传布条,社福团体在街边发放的传单,如今彻底消失;香港地铁站内“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的宣传看板,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然而,这座被噤声的城市,依然吸引一群台湾高中生降落、求学。 Gavin便是其中一位。即便身边师长劝他不要前往“没有自由可言”的香港,他仍于2022年赴香港就读商学院。不过,想要拿到香港大专院校毕业证书,Gavin还需修读香港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并通过国安教育期末考试。 反送中运动后,究竟什么因素仍吸引台湾高中生赴香港求学?当大学国安教育课程成为所有留港学生的必修课,台湾学生又如何度过留学生活?
2023-06-27
当中国一步步展开“新铁幕”的现在,台湾人在香港还和以前一样“政治安全”吗?2023年7月1日是港版《国安法》上路3週年,也是中国《反间谍法》扩大入罪的生效日。儘管香港积极在后疫情时代向世界重新开放,但仍不可避免受中国加倍社会监控的压力影响──其中,不少长期往来香港、研究领域无涉政治时事的台湾学者,都具体感受到近期“对台黑名单”的倍增压力,甚至不只一人曾在抵港后遭港警羁押,并于禁止通讯的状态下被“政治询问”。 但哪些人特别需要注意赴港安全?在赴港安全有疑虑的情况下,对香港的研究、出版、报导又该如何进行?香港内部控制加严后,而台湾交流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又将如何影响“香港学”的未来与定义?
2023-05-18
过去10多年来“香港电影已死”的争论一直存在,香港不少电影人靠着中、港合拍片,争取比香港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然而这几年合拍片不断重複套路,而2018年中国中宣部成立国家电影局,再碰上3年疫情,彻底改变业界生态,也影响了原本北上的香港电影人。 一群学院派出身、较为年轻的“四字导演”,这数年开始告别中港合拍片的黄金时代,他们希望留在香港拍电影,也涉猎社会题材。过去在合拍片高峰时期在中国票房受益的导演,也回望香港市场。他们说这10年在香港经历很多关乎大是大非的事件,对社会有更强烈的感觉。 《报导者》採访多位年轻与资深导演,他们如何在“香港电影已死”的废墟之上,在题材与行销上带动香港自产影片?这个票房的“小阳春”能持续吗?在中国市场之外,如何找到其他的出路?
2023-04-26
从2005年海巡署首度查缉及裁罚至今,中国盗砂船越界盗採台湾离岛海砂至少已18年;初期盗採集中在金门海域,2018年起将目标转向澎湖与马祖海域。学者估计,每年上百万吨的澎湖海砂遭盗採,已让海洋生态被严重破坏,澎湖渔民主要渔获土魠鱼年产量减半,小管的年产量更从过往300多吨跌到低于80吨。 马祖海域海砂被盗採的状况,则让台湾跟马祖之间的海底电缆在过去6年内,损毁超过29次。今年(2023)2月再度断缆让马祖居民、地方政府与部分军事通讯受影响,并引发外界质疑电缆损毁将形成国家安全隐忧。 《报导者》前往澎湖与马祖採访了渔民、海洋生物专家、地方政府与海巡署官员,逐一盘点盗採海砂造成的生态、渔业及国安等方面的影响与冲击。
2023-03-29
向法院递交了提吿中国教育部的材料后,就读北京清华大学的黄同学做好了最坏打算。她设想过几种后果:警察上门威胁父母,将她的性倾向、所做的事全部告诉他们;校方威胁她不能毕业;她被官方强制送往精神病院。 接受《报导者》越洋采访时,她表示最害怕第一种后果。她提前写好家书,准备在警察上门时交给父母。信中她决定向父母坦白自己是同性恋,以及,她自去年5月以来的所有行动。 这一切的反抗与恐惧,源于为性少数发声的几面彩虹旗。
2023-02-14
香港移民潮至今未平息。伴随着英国政府向港人开放BNO签证移民优惠政策,港人成为继加勒比海"疾风世代"后五十年来英国规模最大的移民浪潮:已有超过十四万港人持BNO签证抵英。与一般移民有所不同,这批港人安顿生活之余,也快速成立大量港人组织,诉说香港之殇,延续文化身分,甚至积极游说英国社会与政府,与中国官方势力互相抗衡。在多元种族的英国,他们学习如何对外讲述香港,与英国政府拉扯博弈倡议的边界,让自己在难民、移民众多的新国度发出声量。
2023-01-16
自中国防疫政策突然180度拐弯之后,张晓方(化名)所经营的Instagram帐号又收到许多新的私讯投稿。陌生的网友给张晓方发来戏谑中国政府的段子,也有不少人整理过去3年的“旧帐”,讽刺政府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
2022-12-19
新疆乌鲁木齐一场大火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燃起自1989年以来,中国国内罕见的集体抗议。但在最后一根稻草点燃之前,人民对政府怨怼不满的情绪,已蛰伏在近年的移民趋势上;今年4月上海封城之后,“润学”更大为流行──润与英文Run同音,意为跑路、逃跑之意。 中国人民在严峻的疫情封控下,想尽办法离乡出走,有的到泰国、日本或欧美,有些则选择走上一条可能是最危险的逃难路径──跟着偷渡的拉丁美洲移民,一起徒步穿越险峻的巴拿马雨林,一路向北,途经多国,再从墨西哥边境翻越铁丝网,偷渡进入美国。
2022-11-16
海是什麽?是自由还是危险?是阻隔还是道路? 海让我们互相孤立,还是彼此连结?捲入海中的人,能否适应时代的浮沉,找到自己的命运?
2022-11-08
方方面面的战争冲击,一直没放过每个乌克兰人的人生。除了激烈的军事冲突,还有一些无法拿起武装的人,仍坚持守在家园,用属于平民的战斗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属于乌克兰人的必胜斗志。 自由亚洲电台的合作伙伴《报导者》采访团队走进3位住在首都基辅(Kyiv)的市民家中,他们在厨房、翻译间和直播镜头前,找到自己的战斗位置──多年累积的专业能力、从小学习的手工艺,甚至是面对俄军虐行的疗伤经验,都是他们贡献国家的“武器”。战争留下了什么?乌克兰人不只需要学会如何在战争下生活,更得学会在生活里继续战斗。
2022-11-08
随着对乌克兰全面侵略超过8个月,以千百计的乌克兰村庄曾被占领。俄军离开后,即使当地村民努力地清理,占领者的烟蒂、嚼过的口香糖、喝干的伏特加酒瓶,以及狙击手在阁楼来不及带走的弹药仍在原地。自由亚洲电台合作伙伴《报导者》采访团队在9月底、10月初入冬前,来到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北方140公里处,一座曾被当作俄军指挥中心的学校。幸存的村民和为我们描述人们被刑求、被枪毙,以及365个人被关押在60坪地下室28天的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