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周嘉有話說:"以疫代牢","變態清零"
2022.09.16
中國的語言文化真的是變化多端,高深莫測。比如,我就看到過一份考外國人中文水平的一個試題:“天氣太熱,能穿多少穿多少;天氣寒冷,能穿多少穿多少。”您聽出來了吧,同樣是“能穿多少穿多少”,但是在不同的前提下,其含義是截然相反的。另外,漢語中還有很多成語,人們爲了取笑或其它目的,將成語中的多音字替換一下,雖然發音一樣,但內涵已經大不相同。人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博得受衆的眼球,更是內心的一種表達,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比如:“以疫代牢”。
本來,以逸待勞這個成語是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進犯時給予迎頭痛擊。但是,在“清零”政策的指導下,中國的防疫措施越來越荒腔走板,於是,網民們就用“以疫代牢”,來形容當下苦不堪言的生活,同時也痛批當局以疫情爲藉口,把老百姓困在家中,形同坐牢。
就在中國全民抗疫的至暗時刻,世界衛生組織幾天前宣佈,戰勝新冠疫情的“終點線”已在眼前。說來也蠻有諷刺意味的,2020年初,當吹哨人李文亮醫生髮出疫情警訊時,中國當局極力打壓,不承認有新冠流行。然而三年後,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開放,並且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中國卻不願承認病毒已經在減弱,仍然堅持病毒清零,不惜拖累經濟,塗炭百姓。目前,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防疫是假,嚴控是真,以防疫之名,行嚴控之實,其目的只有一個:確保中共二十大順利召開;習近平成功連任。
在這次的“周嘉有話說”欄目裏,我和周孝正教授就來聊聊,爲什麼中國目前的防疫措施與世界反其道而行?二十大後,中國當局就會放松管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