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 爲制定規則試水?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近日透露,中國有意願且已準備好與國際社會合作制定人工智能(AI)規則。中國國家網信辦日前也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舉動引發外界關注。
中國官方環球網日前引述美國《華盛頓時報》、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12日參加“推特空間”(Twitter Spaces)活動時表示,中國有意願且已準備好與國際社會合作,一同制定AI規則。該報道並提到,5月曾訪問中國的馬斯克表示,北京“肯定有興趣參與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的一個合作性國際框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但他回應表示,中方不瞭解相關情況。汪文斌說,中方願與國際社會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強溝通交流,推動達成普遍參與的國際機制,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對於中國參與合作制定人工智能與監管的國際框架,馬斯克和汪文斌都給出了說法。7月14日,臺灣資安專家、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洪嘉齡就此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表示:“比如說馬斯克可提供星鏈、低軌道衛星的技術給中國,中國跟馬斯克合作,聯合制定AI的國際標準獲取商業利益,或扮演領頭羊的效應。”
洪嘉齡認爲,中國有可能比照過去在聯合國安理會電信組織的活動,推動5G網路架構通訊協定規範,率先制定標準,這有利於中國在5G相關技術發展,從而導致美國在5G技術、設備建設方面都落後於中國。所以,美國現在跳過5G技術和架構,直接開發6G或更高技術。
洪嘉齡提到,人工智能目前在技術應用、道德性、未來元宇宙應用、虛擬世界規範等方面,還沒有一個國家正式制定出規範。歐洲有在討論,但就算歐洲訂出規範也只是歐盟、區域性的規範。中國可能想做的是從聯合國下手,以它掌握的席位和可以主導的國際組織,訂出有利北京的國際通用技術規範。到時候,各國都必須遵守、配合、融合北京推動制定的AI監管國際標準。
中國七部門公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中國網信辦等七部門近日公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預計8月15日起施行。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政學院教授、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江雅綺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在這個新的管理規範裏可以看到,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是,它更重視一些生成式AI可以帶領輿論。它要牢牢就國家安全、社會主義、意識型態進行確保,對中國來講,它要建立一個國際的AI監管框架是有必要的。因爲目前除了中國還有歐盟在起草AI監管的草案,但是歐盟對這些人工智慧監管的方向和中國並不 一樣。”
江雅綺表示,中國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一直很強調國家安全角色,包括確保共產黨意識型態、社會主義,因此不可能與歐盟等其他國家監管價值一致。因此,中國可能有意建立自己的框架。
中國國家網信辦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立法宗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是防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風險的現實需要。對圖片、視訊等生成內容進行標識,發現違法內容應當及時採取處置措施。該辦法還規定了涉及安全評估、演算法備案、投訴舉報等制度。
洪嘉齡說,中國已把人工智能發展定爲第三個五年計劃發展指標,因此會先在國內製定相關政策指引和辦法,讓內部軍公企業、民間企業朝此方向發展。
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 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