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存檔
2023-12-06
中國明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同比增加21萬,使中國青年的就業問題,再度成爲網民關注的焦點。教育部和人社部已出臺26項舉措,提早爲明年逾千萬新增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進行部署,但在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這些做法能紓解困局嗎?
2023-11-14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郭珍明原打算十二月初出席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以及其個人作品《混亂與細雨》的首映式,但卻被當局以"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爲由限制出境。郭珍明曾因在去年關注"白紙運動"被警方行政拘留十五天。
2023-10-19
今年五月辭世的著名明史專家陳梧桐的再版著作《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下架後,他另一本以"崇禎"爲主題的著作《崇禎傳》也受影響,但這兩本卻在中國的二手書網站以高於原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出售。該事件反映了官民之間的博弈。
2023-10-13
10月10日,四川成都一中學校園內發生一起學生身亡事件。該學生家長指校方明知孩子輕生,卻說孩子失蹤,試圖隱瞞。家長翻看學校監控探頭,發現孩子用紅領巾自縊身亡。成都高新區聯合調查組已對此案作出通報。
2023-10-06
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遭監禁的伊朗女權活動家納爾吉斯·穆罕默迪獲得此項殊榮。她的獲獎對於中國的人權狀況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2023-10-05
中國教育部門取締校外培訓機構後,近期出臺《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嚴厲打擊"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包括"轉地下"、"換馬甲"等三種隱形教培方式,最高處以人民幣十萬元罰款。中國教育部官員還鼓勵舉報。有教師認爲,校外教培被"嚴打",家長爲子女付出的學習成本更高。
2023-10-04
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推出新作《志願軍:雄兵出擊》,因爲正值十一長假,本以爲會廣受中國觀衆熱捧,沒想到票房冷清,引發外界關注主旋律電影是否已在中國退潮。
2023-09-27
繼飽含隱喻的歌曲《羅剎海市》火遍全網後,新歌曲《大夢》一經播出,也"聽哭"了廣大中國人。這首寫盡中國人一生困惑的歌曲爲何能夠引發如此熱烈的反響?請和本臺記者經緯一起聆聽這首《大夢》。
2023-09-22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宣佈不再將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與本科生畢業和學士學位授予掛鉤的消息,引發輿論熱議。有網民表示,這可能是閉關鎖國政策的體現,但也有人認爲,這是高教政策的正常調整。
2023-09-19
中國今年初中八年級歷史課本中,對新冠疫情的表述經歷了兩次修改,增加了"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黨中央"。不過,疫情期間大張旗鼓推行的"動態清零"悄然消失。三年疫情僅用百餘字"蓋棺論定"。
2023-09-14
中國各地學校新學期的思政課增加了習近平思想概論,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材由原來的四本增至五本。近期,福州一職業學校學生在微信羣嬉笑怒罵老師佈置的思政教材"背完就忘“,稱已經出現輕生的念頭。有老師披露,教育局給老師下達指令,老師要求學生完成。
2023-09-12
江西南昌一所幼兒園9月1日開學,五天後就宣佈關閉。近三十名已支付學費的家長趕到幼兒園要求退款,但幼兒園表示,因生源不足導致資金鍊斷裂,無力償還。今年上半年,中國各地因新生兒驟減,生源不足,紛紛關閉。
2023-09-11
北京知名學者於建嶸在"教師節"當天發表文章,嚴厲抨擊中國教育體制中的舉報和審查怪象。他表示,如果學生可以舉報教師而且受到鼓勵,那麼設置"教師節"也是徒勞。
2023-09-06
中國粉絲爆料,臺灣歌手蔡依林演唱會必唱名曲"玫瑰少年",但在廣州演唱會後被砍掉現場彩虹燈,到長沙直接在節目單"被消失"。臺灣同性戀團體認爲,這首歌對性少數具鼓舞力量,卻違反中國主旋律。作家上官亂分析,演唱曲目經批准又砍掉,恐遭舉報,這首歌后續在中國其它城市的演唱會很可能遭遇相同命運。
2023-09-05
中國暑期夏令營五花八門,尤以軍訓夏令營最受追捧。衆多家長不惜數千甚至上萬元送孩子去夏令營,結果事與願違。有家長抱怨夏令營沒有給孩子安排承諾的食宿和訓練。而有孩子回來後自稱是軍人,要求父母給予尊重,患病要去軍方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