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幼童想移民英國是幼兒園老師的過錯?
廣東一幼兒園五歲幼童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上學是爲了移民英國"。雖然童言無忌,但該幼兒園教師被指"教育失職",遭當局調查。
近期廣東某幼兒園內,一名五歲男童被老師詢問爲何要上學時,他面對鏡頭說,自己“長大不想要在中國住了,想要去英國”:
老師:“你爲什麼來上學呀?”
男童:“我爲了長大不想在中國住了,我想要去英國。”
【爲什麼來上學?】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April 24, 2023
【孩子說:以後不想住在中國,我想去英國】
網傳視頻顯示廣東一個幼兒被問到“爲什麼來上學?” 他說:“我爲了長大不想在中國住了,想要去英國。” 這視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網傳有關部門開始追究涉事學校,和調查學校老師的“教育失職”。#潤#移民#童言無忌 pic.twitter.com/Xa0M7UdyRC
上述對話先是出現在社交平臺抖音,後在微博登上熱搜。一部分網民認爲,“這孩子太自私了,竟然讀書是爲了出國,長大後還不成了漢奸”,“不應該去查一查家長嗎”。另有網民認爲,“如果連幾歲的孩子說話的自由都要扼殺,那學校將會培養出一個個傻子。”再說,遷徙自由權是現代社會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
網民:孩子想去英國是基本權利
山東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家長張先生週一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這兩天,微信羣都在討論此事:“孩子有受教育的自由,而孩子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目標。我的孩子也是要他們從小到國外讀書,不能一直在國內。孩子說什麼也不是幼兒園的問題,他們不承擔讓孩子說什麼話的責任。幼兒園的工作是看護孩子,現在就是強調意識形態。”
張先生說,中國對孩子的教育目的是愛國,也就是要“愛黨”。目前,因爲該名男童的所謂不當言論,該幼兒園被教育部門以教師的“教育失職”爲由,被當局調查。有網民建議建立《禁止幼兒園發表不當言論制度》,保護幼兒的健康成長。
近幾年,中國對學生的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從未間斷,包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說過:“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等。
幼兒園開"告狀大會"相互揭發
在重慶,有幼兒園老師組織大班學生召開“第一屆告狀大會”,要求5歲幼童相互舉報。在一段視頻中,幼童們在老師面前排隊舉報同學。老師宣佈:“大一班第一屆告狀大會現在開始”。
【多地幼兒園開“告狀大會”】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April 24, 2023
【以後揭發老師家長?】
中國多地幼兒園在班上開“告狀大會”,讓孩子們一一告狀,有老師說這是爲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爲習慣,並幫助孩子瞭解一些社會行爲規範。告狀大會甚至引起跟風效仿。
有支持的網友說這是對孩子性格的摸底。… pic.twitter.com/kCeWwlGanz
男學童:“下午的時候,王豔康他把他的腳踢我到肩膀上。”
女學童:“王俊熙拿書當帽子。”
女學堂:“張雅婷她喫飯的時候跟我說話。”
男學童:“劉欣剛纔喫飯的時候給我做不好的表情......。”
上述視頻中,十多個孩子排隊在老師面前舉報同學。衆多網民幾乎一面倒的批評該教師教壞了孩子,教孩子告密是“教唆犯”,“魔鬼教育”,一下歩揭發老師和父母。網民質問“這是教育的目的嗎?”
不僅這個告狀大會視頻,網上還有各地幼兒告狀的視頻。
毛時代"楓橋經驗"在幼兒園延續
鄭州前中學班主任賈靈敏對本臺說,這樣的告狀大會讓孩子人人自危,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她說:“這樣培養的孩子從小心理畸形,而且很陰暗。一點都沒有陽光。這真的是太可怕了,將直接導致因爲孩子沒有別的錯,把平常事當作狀來告。如果孩子真沒錯,有人爲了討好老師就會編造、誣告其他孩子。”
在文革期間,曾經出現過相互舉報,相互批判。毛澤東時代提出的所謂楓橋經驗就是發動“羣衆鬥羣衆”,讓民衆互相監督,人人爲敵。近幾年,官媒《人民日報》多次提及“楓橋經驗”,說要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許書婷、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