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總統聯合國演講:與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鉤”

2023.09.20 16:12 ET
拜登總統聯合國演講:與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鉤” 拜登重申美國政府希望負責任地管理兩國競爭,避免使其陷入衝突。
美聯社

本週二,美國總統拜登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表示美中之間應該要去風險(de-risk)而不是脫鉤(decouple)。同時,他也談到新疆人權議題,並呼籲對聯合國進行改革。

拜登總統聯合國演講:與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鉤”

9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的三年多來,聯合國大會首次舉辦實體會議。不過除了拜登,其他四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的領袖皆缺席會議。

大會上,當拜登談到中國時,他重申了美國政府近年來的立場:“我們希望負責任的管理兩國間的競爭,避免使其陷入衝突。我們在對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鉤。我們會對侵略和恐嚇進行回擊並維護國際秩序,從航行自由、飛越自由到捍衛經濟環境,這些規則在過去幾十年維護了安全與繁榮。同時,我們也希望在需要共同努力的議題上與中國合作,沒有什麼事比應對逐漸嚴峻的氣候問題更重要。”

專家:中國拒絕與美國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合作

針對上述演講,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認爲,中國作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沒有參與這次的聯合國大會,這讓外界擔憂,美中關係的惡化會影響各國在共同問題上的協作:“美國希望把低政治(Low Politics)的議題,像氣候變遷、環境、公共衛生,跟高政治(High Politics)的議題隔開,像安全、軍事、外交。希望中美由低政治的議題合作,增加合作氛圍,使雙方關係改進,讓大部分的其他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能夠受惠。”

不過,王維正表示,不同於美國的觀點,中國希望能判定美國整體而言是敵是友:“(中國認爲)如果美國根本把中國視爲是敵對對象,那麼就沒有必要合作,任何合作都是給美國好處而已。所以連這種低政治的氣候變遷問題,也不免陷入零和的思考範圍。”

與此同時,外界普遍認爲,拜登此次聯合國大會演講提到中國當局時的態度較爲保守,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基辛格中美研究所研究員鍾瑞(Rui Zhong)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分析,這是因爲美國想降低與中國關係惡化所帶來的風險:“今年的第四季度將着重於經濟預測,特別是勞工問題、生活開支、以及貿易議題,這些預測會使中美關係在2024年受到國際社會進一步的關注。除非拜登政府有明確的戰略理由或更大的政治利益,否則採取過於鷹派的政策存在風險。 而‘去風險化’這個詞也使得美國國務院的立場與歐盟保持一致。”

學者:中國影響力加深 聯合國已成美中競爭場域 

美國總統拜登在演講中也再次呼籲對聯合國進行改革,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的數量。拜登總統透露,美國“已與許多成員國就擴大安理會問題進行了嚴肅的磋商”,並承諾華盛頓將“繼續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動改革努力”。

拜登在談到人權議題時,也短暫地提到新疆,拜登表示:“我們不能對侵犯人權的暴行視而不見,無論是在新疆、德黑蘭、達爾富爾還是任何地方”

AP09071006738.jpg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反駁拜登,稱新疆不存在人權問題。(美聯社圖片)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本週三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疆不存在人權問題,這是美國對於中國的抹黑。毛寧說:“新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各族人民的人權得到充分保障。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一些反華勢力不斷編造涉疆的謠言謊言,目的是借涉疆問題抹黑中國形象、遏制中國發展。”

針對拜登在聯合國的一席話,王維正表示,因爲聯合國已經變成美中競爭的場域,而且中國在聯合國也有深厚的影響力,所以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很難透過聯合國體系制裁中國的人權問題。

王維正說:“(聯合國)它的成員內部已經有很大的改變,現在多半是以開發中國家爲主,美國這種老牌西方民主工業國家反而佔少數,近年來聯合國已經變成中美較勁的場所,而且中國作爲後來者,它現在有很多外交高官在聯合國總部及專門機構逐漸佔居高位,反而利用聯合國作爲反制美國、跟美國競逐的場所。”

對此,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宗教自由中心主任妮娜·西亞(Nina Shea)則表示,中國不斷動用自身在聯合國的影響力,使得聯合國對中國的人權問題噤聲:“中國會霸凌聯合國成員,以及動用所有能用的資源,迫使聯合國不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中國不僅會在聯合國祕書處安插人手,爲了中國的利益工作,中國也會用一帶一路等投資,迫使聯合國的成員國依據中國的意願進行投票。”

記者:唐緣媛;責編:梒青;網編:伍檫愙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