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存檔
2023-11-21
北京地鐵三家運營公司去年的營運成本數據顯示,客流量減少但運營成本上漲,導致2022年的人均成本比2019年增加超過一倍。北京地鐵每年的安檢費用超過13億,引發網民關注,擔心票價調漲,同時也質疑爲何要花如此高成本做安檢。
2023-11-21
面對房企頻頻爆雷引發的金融危機擔憂, 中國官媒日前披露,國務院總理李強已接掌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主任一職。此外,一份據稱涉及五十家有資格獲得融資的房企"白名單"也被外界曝光。
2023-11-20
近日,中國官方發佈今年前十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情況。相關數據顯示,外資對華直接投資已連續同比第五個月下滑,降幅擴大至9.4%。有分析認爲,習近平的"國家安全"政策造成外資大規模出逃,短期內的情況還難以改觀。
2023-11-17
本週三晚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商界領袖及高級官員共進晚餐。但習近平在講話中只強調了合作共贏,並未提及任何貿易、投資等實質性內容,以安撫美國商界對中國日趨糟糕的營商環境的擔憂。
2023-11-16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四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主要城市樓價已連續四個月下跌。而伴隨民衆購房內需嚴重不足、房企資金鍊斷裂,中國房地產泡沫也正瀕臨崩潰的邊緣。那麼,當局大舉出手救市又能否重振頹勢呢?
2023-11-15
10月15日,中國官方公佈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雖然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和工業生產在十月份的表現比預期好,但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行業的下滑幅度仍在擴大。
2023-11-14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本週二正式發佈2023年度報告,對美國所應對的中國挑戰及中國對全球的威脅進行了系統性評估。報告強調,中國目前面臨着嚴峻的內部和外部挑戰,但中共政權不僅仍未考慮作出任何改變,還加大了侵略行動的力度。
2023-11-13
曾被譽爲中國社會消費力奇蹟的"雙11"踏入第15個年頭。雖然主要電商平臺均表示,今年的銷售有增長,但中國媒體和網民卻評論是"冷清收官"。而"雙11冷清的原因"更登上微博熱搜,網民熱議"雙11"神話不再的原因。
2023-11-10
中國國資委宣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不到十個月,近日再提出國企發展的新方向,歡迎民企主動參與國企混改,改變了過往由國企主動進入民企混改的做法。新的方向對目前已疲弱的民營經濟會帶來機遇或是衝擊?
2023-11-09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在歷經兩個月企穩後十月份再度下滑,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已連續十三個月下降。中國經濟重新陷入通縮陰影。
2023-11-09
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廣州首推對民企行政違法免責行爲的清單,容許符合若干條件的民企在首次違規時可獲免責處理。官方對此的說法是"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民企"的案例,但操作上會否成爲腐敗的新溫牀?
2023-11-08
近期,江蘇省政府官網發佈消息,同意205國道宿淮收費站將重啓收費,向機動車輛開徵車輛通行費。此舉引起民衆不滿,輿論質疑,早已關閉的國道收費站爲何重啓?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至今,安徽、甘肅、湖北、吉林、山西、江蘇等地至少新增10座國道收費站。
2023-11-08
中國外匯管理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三個月收縮外匯儲備規模,但黃金儲備則連續十二個月增長。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也發出"過緊日子"和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的訊息,此舉引發外界關注。
2023-11-07
近日,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發佈報告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調整重心,以轉向管控債務風險及對參與國社會及環境的影響等。
2023-11-07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印發文件,針對領導幹部違規干預統計工作實施實名記錄報告制度。但有學者認爲,經濟下行之際,中國官員自上而下數據造假的風氣仍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