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存檔
2022-07-06
爲了穩定房地產市場,廣東中山和福建平潭等地近日相繼出臺"限跌令",限制房價每次降幅不得高於百分之五;廣東東莞也推出第三次樓市鬆綁政策,大部分區域不再限購。另據路透社披露,中國正計劃設立五千億元的國家級別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以刺激經濟。
2022-07-06
近期,中國多地銀行客戶發視頻投訴,他們的銀行卡被無故凍結,引發民衆的恐慌和對銀行信譽的質疑。有客戶表示,他們的賬戶被凍結後,仍可以轉入和在提款機存款,卻不能轉出或取款。銀行對此解釋是“防範洗錢犯罪”。
2022-06-30
越南第二季GDP狂增7.72%,創十一年新高,有媒體稱,越南成爲製造業自中國出走的最大受惠者。專家分析,中、越同爲共產國家,中國清零封城、人治監管、共同富裕等非經濟力的政治干擾,令外商認爲越南更符合自由經濟市場的條件,而在東協國家中,越南人力成本相較低,距離中國近,和多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人口近億,內需市場大,成爲外商、臺商在東南亞設廠的首選。
2022-06-30
廣東、浙江及江蘇等地政府公務員近來傳出遭降薪,薪水降幅最高達三成,引發輿論關注。另外,雲南省昭通市一家醫院的醫生被上級部門追討過往五年的夜班費及績效工資,當局指該筆款項屬於“違規發放”,因此需要收回。
2022-06-29
阿里巴巴去年遭重罰並被要求整改後,中共網信辦旗下雜誌《中國網信》近日刊發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署名的"讓技術帶着責任的溫度"的文章,分析解讀,這是中共對數字監管鬆手的信號,尤其在經濟下行之際,中國需要靠數字平臺投資新創,吸引外資。
2022-06-29
中國貫徹清零封控,出現經濟衰退後遺症。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坦言困難民衆增多,要求民政部門加強"動態監測"、擴大救助、促進就業,防止發生"大規模返貧"、防止發生"衝擊道德底線"的事。
2022-06-28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被一家香港公司向法院申請清盤,聆訊將在8月31日舉行。這次是公司一年多前傳出財務危機後,首次被申請正式清盤。恆大對此表示極力反對,強調公司會在七月底公佈債務重組方案。
2022-06-2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22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國將採取更有效舉措,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過,面對已經持續疲弱的經濟現況和疫情封控風險,今年5.5%的經濟成長目標,還有可能實現嗎?
2022-06-20
中國歐盟商會6月20日發佈針對歐洲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中國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不少歐洲企業重新思考他們在中國的投資,並警告這些措施已對營運帶來衝擊。歐盟商會警告,世界不會等待中國,如果沒有變化,外企肯定會開始考慮轉移到其他市場。爲了減緩外資撤離速度,上海市政府近期急忙找來外資高管召開二十場政企溝通圓桌會議。
2022-06-17
近日,中國地方財政頻繁亮出紅燈。廣東省陽江市一家國資控股的公交公司發佈公告,宣佈"由於公司虧損嚴重,資金鍊斷裂,已無法支撐公汽線路運營",因此決定從本週五(17日)開始停運。但稍後,該該公司又收回了這份告示,引發輿論熱議。與此同時,深圳一家供應鏈公司貸款被拒、資金鍊斷裂,導致大量貨物在港口積壓。
2022-06-16
中國著名財經大V吳曉波五月底發表《我們這是怎麼了》的文章,談論中國經濟問題,六月初他的微博被禁。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欄目邀請嘉賓陳破空和謝田分析,吳曉波揭開了哪些中國經濟不能說的祕密。
2022-06-15
中國官方唱好五月經濟數據表現好於預期,但失業率、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房地產數據等反映民生生活的經濟指數,都繼續下滑。評論人士認爲,疫情後中國有錢人多考慮移民,加上經濟增長減慢,房地產相關指數作爲中國經濟指數的時代已經結束。
2022-06-14
中國監管機構警告外資銀行不要對僱用的高層"過於大方",甚至要求降低現金薪酬,否則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則。有學者認爲,該動作是二十大前維穩政策一環,避免薪資引發社會矛盾和危及政權。這反映中國貧富差距懸殊,面臨巨大壓力。
2022-06-10
繼德國車企梅賽德斯-奔馳公開反對中資股東增持股份後,中國體育品牌李寧旗下企業近日將表決收購英國鞋履公司其樂的消息也引發輿論關注。有分析認爲,目前西方國家的認知已發生轉變,並開始與中國保持距離。
2022-06-08
世界銀行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一月時預期的4.1%下調1.2個百分點至2.9%。並以疫情和封控影響大於預期爲由,把中國GDP增長預測大幅降至4.3%。有經濟分析認爲世銀的估計過於樂觀,認爲疫情重創中國的製造業,估計中國全年經濟增幅會跌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