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工者:剛復工就被解僱 學者:經濟已是“硬着陸”

2022.05.20 10:54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上海打工者:剛復工就被解僱   學者:經濟已是“硬着陸” 2022 年 5 月 20 日,一名婦女在上海農商銀行重新開業的分行使用自動取款機 (ATM)。
路透社圖片

本週剛恢復“點對點”復工的上海,已經出現企業裁員的現象。據上海業內人士透露,當地企業復工後將有一批企業倒閉,接着就將出現失業大軍。有學者認爲,中國經濟已經是“硬着陸”,很難“再起飛”。

一場轟轟烈烈的失業潮可能在中國的這一輪疫情過後登場,其中包括大廠裁員和中小企業倒閉。近期,上海虹橋火車站聚集了衆多離開上海的人羣,其中大部分人因爲上海封城措施,使得他們無處就業。

上海人預計7月全面復工,但許多企業者因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導致結業,從而產生龐大的失業大軍。(網絡圖片)
上海人預計7月全面復工,但許多企業者因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導致結業,從而產生龐大的失業大軍。(網絡圖片)

上海一位記者週五發文:張志明,男,前攜程員工,他說,“逃離上海我還能去哪兒?” 疫情還在家躺着,突然就被通知裁員了。公司給了張志明兩種方案:5月20日走,立刻N+1(以年資計算遣散費月份工資);6月30日走,只有N。從總量來算,多幹一個半月工作多給十天的工資,但很多人還是選擇了第二種。據說,攜程這次裁了15%員工,去年就裁過一波,年底還要裁一波。

文章寫道,大廠目前都已經不招了,都在裁員,要招人也起碼等下半年。另一位網民“視力模糊的天空”,女,前廣告公司員工,於2014年在上海讀完大學就留下來工作。因爲疫情,兩年前增開了線上業務,現在這塊線上業務要被砍了,前幾天老闆突然說下半年要去海外發展了。

原本滿懷信心的大學畢業生被解約,其心情不言而喻。(網絡圖片)
原本滿懷信心的大學畢業生被解約,其心情不言而喻。(網絡圖片)

大企業裁員潮出現 新能源汽車形勢反轉

上海業內人士張婉迪週五告訴本臺,上海各行各業的處境愈來愈差,尤其是很多企業要支付停業期間的房租和員工薪資。她說:“現在上海的商業性房租押金一般是三個月,作爲企業,大部分成本是房租,剩下的是人工。假設它的租金押金是三個月,但最近都沒人支付租金,因爲都在等政府出補貼政策。如果現在不要押金,可能還會省一點錢。我認爲解封之後,很多企業直接倒閉。”

張婉迪說,目前有企業解僱員工僅僅是裁員潮的開始,裁員高峯期應在復工之後:“很多社會反應剛剛開始,還沒有到高峯,下一步就是企業倒閉潮。而且復工還早,我說的復工不是他們(政府)說的復工。大家正常上班,做生意爲時尚早。”

另據新浪科技微信號發文,疫情下的裁員浪潮已波及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5月11日,有用戶在某職場社交軟件爆料稱,理想汽車在5月“毀約”了一部分2022屆高校招生。隨後,理想汽車官方向媒體確認了這一消息。5月18日,應屆畢業生阿明告訴“深途”,他在前一天接到了來自小鵬汽車人資的電話,對方要求解除三方協議。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搶人大戰。

招聘平臺獵聘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新發職位數量同比增長134.74%,位列所有領域第一;招聘崗位的平均年薪爲24.57萬元,薪資漲幅爲24.57%。但時隔半年,搶人變成解約。

理想汽車招聘大學生計劃已經擱置,已招聘人員被迫解約。(網絡圖片)
理想汽車招聘大學生計劃已經擱置,已招聘人員被迫解約。(網絡圖片)

經濟重新起飛需要一條跑道滑行加速

中國媒體人李偉接受本臺採訪時說,對政府而言,員工失業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比企業倒閉更可怕。他說:“最可怕是大公司裁員。經濟不是汽車,你踩一腳剎車或踩一下油門就可以走;經濟是一架飛機,你一踩剎車,飛機就會掉下來,你要再重新起飛,它需要一條跑道、需要滑行、加速,才能起飛。今天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經把中國的經濟重創了。”

最近幾年,大量原本在中國的外資企業轉向印度和越南等國設廠。越南去年國民生產總值僅是中國廣東省的15%,但今年前三個月增至廣東省的70%;而越南的生產訂單已排到了9月份。

李偉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向想從頭開始爲時已晚。他比喻道:“這種大量人員失業,對中國未來的趨勢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當一個奴隸莊園的奴隸沒事做的時候,纔是最可怕的時候,所以失業是今年至明年中國最嚴重的問題。”

近日有媒體報道,綾致時裝(中國)天津有限公司向內部供應商發佈《思萊德終止零售業務的告知函》,稱公司將於2022年7月31日前,關閉思萊德在中國的所有零售店鋪。這意味着在未來三個月內,思萊德1300家門店將全部關停。

記者:喬龍 責編:許書婷、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