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商經營惡化  東南亞經濟受衝擊

2023.09.20 16:19 ET
在華外商經營惡化  東南亞經濟受衝擊 2023年 9月19日,上海美國商會表示地緣政治和經濟放緩正在加劇在華美國企業的悲觀情緒。
美聯社圖片

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之際,有最新的調查顯示,在東南亞經濟受到衝擊的同時,外國企業在中國也面臨經營困境。

外媒:在華外商對未來五年前景表悲觀 

越來越多在華美企對未來五年的運營前景不再樂觀,據紐約時報及路透社報道,上海美國商會19日發佈一項企業調查顯示,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僅剩52%,創1999年以來歷史新低。而中國歐盟商會也在本週二發表報告,連同上海美國商會,總共代表近兩千家歐洲及美國公司團體,認爲雖然中國政府積極招攬更多外資入華,但經濟發展低落以及前一陣子的房地產危機,還有種種措施,不僅外企在中國的利潤陷入歷史新低,也導致外企在華運營日益困難。

報道指出,美中關係緊張以及中國經濟放緩是當前在華外資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325家受訪企業中,多達六成的企業對美中關係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表示擔憂,美中局勢對峙,也常讓歐洲企業左右爲難,面臨兩國要求生產不得包含另一國家零件的困境。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近年來,中國還頒佈了其他影響廣泛的法規,迫使外企改變在中國運營業務的方式。首先是中國政府對經濟數據的限制,例如青年失業率,增加了企業投資難度;再來是近期以國家安全爲由,修訂的數據安全及反間諜法,嚴厲的網絡監控,促使許多公司只讓出訪中國的員工使用一次性筆記本電腦或手機,爲了防止信息被竊取,也禁止公司高管攜帶電腦離開中國,但一旦離境,又無法閱讀公司在中國境內的某些數據。

憂心中國經濟下滑  東南亞成吸引外資熱點 

報道認爲,以上因素使東南亞成爲吸引外資的熱點地區,根據路透社引述上海美國商會的報告,越來越多企業正在考慮或已經逐步向東南亞轉移投資,比例高達40%,比去年增加6%;隨着東南亞愈來愈受外資歡迎,許多中國的科技公司,特別是電動車企業,也通過在東南亞的併購、收購,試圖規避美國及歐盟的相關制裁和限制,以維持行業領先的地位。

然而儘管東南亞因爲中國而吸引到許多外資,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可能因此受到衝擊。

美元人民幣紙幣、購物車、美中國旗(路透社)
越來越多企業正在考慮或已經逐步向東南亞轉移投資,比例高達40%,比去年增加6%。(美聯社圖片)

有鑑於中國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出現外界預期的經濟復甦,東南亞各國目前不僅擔憂中國遊客減少導致旅遊業蕭條,對中國這一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也受到衝擊。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比去年減少了1.5%,下降至4473.3億美元。此外,東南亞各國還擔憂中國對該地區的基礎設施貸款和發展援助也可能隨之減少。

中國經濟發展對東南亞來說,猶如一體之兩面,在受外資青睞的同時,也是強勁的對手。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儘管外資在華經營遭遇困難,對許多外企來說,中國市場依舊十分誘人,許多受訪的公司表示,如果美中局勢有所緩和,或中國政府的政策變友好的話,仍準備對華增資。


 記者:喬琴恩;   責編:梒青;   網編:伍檫愙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