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鬆綁限購措施 北京房企負責人下跪擔保

爲應對房地產疲軟可能帶來的經濟危機,中國多座人口密集城市近日先後鬆綁住房限購政策。而在本週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中國崩潰論"的批評也引發外界輿論熱議。
在中國外交部9月12日舉辦的例行記者會上,官方《環球時報》記者向發言人毛寧詢問:近來,不少西方國家唱衰中國經濟。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面臨經濟困難,既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也與中方經濟政策有關。澳大利亞財長稱,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對澳構成衝擊。美國副財長阿德耶莫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主要波及亞洲鄰國。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毛寧回應說,似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中國崩潰論”。但事實是,中國經濟沒有崩潰,反倒是“中國崩潰論”屢屢崩潰。
毛寧:中國經濟沒有崩潰
毛寧進一步爲中國經濟辯解說,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5%,明顯快於去年的3%。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1/3,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毛寧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不過,中國房市成交價量齊跌,房企還債困難現象惡化。近日,房企董座與債權人溝通時下跪哭訴的場景,在微博廣傳。
北京知名房地產開發商石榴集團董事長崔巍11日在媒體溝通會上,向多家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負責人下跪承諾說:“我以我的生命作擔保,如果因爲公司實際淨資產不足給各金融機構帶來損失,我將從公司的石榴中心22樓跳下去!”
崔巍稱,石榴二十年發展至今,沒有一筆金融壞賬或銀行逾期,公司總資產600億左右,有息負債120億以下。石榴集團的資產在,他個人的無限擔保在。對石榴的負債率和淨資產覆蓋率,歡迎所有的金融機構再做調查。
一、二線城市紛紛鬆綁、取消住房限購令
中國政府從上月推動“認房不認貸”、降低首購利率等拉抬房市的措施以來,根據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已有南京、濟南、瀋陽、大連、蘭州、青島等9個城市宣佈全面取消住房限購令。
此外,天津市、河南省鄭州市、福建省廈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武漢市等將近30個城市也紛紛宣佈取消區域限購,或是降低限購門檻等鬆綁政策。
2021年初,房屋一夜漲價20萬、30萬的現象曾出現在北京海淀區。當局過去爲了抑制學區房熱度,也曾制定二手房交易指導價。但是爲因應房市低迷,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海淀區29個小區的二手房交指導參考價已取消。海淀、西城熱點學區房單價14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增加,最高超過17萬元/平方米,高價學區房源重現市場。
針對毛寧有關中國經濟沒有崩潰,反倒是“中國崩潰論”屢屢崩潰的言論,臺灣的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疫情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反彈期望值非常高,但今年中國發布的總體經濟數字不好,如果靠個別如電池、電動車等產業並無法支撐整體經濟。
青年失業率、農村舉債 整體經濟結構出問題
孫國祥說:“總體指標展現不是很樂觀,又涉及中國改革開放結構性問題,並不是非常典型只來自於疫情前嚴格的封控問題。這也是爲何國際社會認爲只要把疫情封控解封后,中國經濟可回到疫情前樂觀的預期,目前已到下半年,並沒有看到原先的預期。”
提到中國經濟結構出現的問題,孫國祥說,中國官方不再發布青年失業率,此前高達20%,但從中國來的消息顯示已超過二倍。
孫國祥說:“中國青年失業率的真實數字,我在大陸的幾個朋友都說,超過45%以上,而且這問題並不是今年是45%,而是這45%要消化到回去比較正常的情況,估計要10年、20年。而農村舉債也達到上萬億。”
一頓飯都得節省 買房太遙遠
對各城市取消住房限購政策,孫國祥指出,中國內循環、內部消費力急劇下降,遑論恆久財。加上房地產涉及融資、銀行業可能出現的呆帳,看到恆大這些房地產經濟指標前沿的水泥業、鋼鐵業過剩得靠“一帶一路”輸出全世界,房產滯銷也是大問題。
孫國祥說:“中國大陸人民連基本消費財都開始節約,一頓飯都節省、節約,這種一頓飯,它可不可以轉換爲他去買一棟樓? 還蠻遙遠的。”
孫國祥認爲,中國在失業率高、消費力低的情況下,救房市的措施效果有限。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 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