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三年"清零"政策終結 中國疫情難料繁華不再
中國本週三發佈"防控十條"新措施,意味着實施三年的"清零"防疫政策結束,接下來的情況卻充滿未知。輿論認爲,中國的防疫政策不會跟隨西方的“與病毒共存”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爲多地三年來的頻繁封控,像是疫情爆發地點武漢,以往車水馬龍的熱鬧盛況不再。
中國當局最新宣佈了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後,民衆普遍認爲,這意味着“清零”正式結束,但不會跟隨西方的防疫模式。網上流傳的多個視頻顯示,有方艙醫院正在清空隔離人士:“現在國務院防控疫情提出要求,我們已經解封了,就是說現在方艙醫院住院的病人,全部可以選擇回家,所有人可以回家。第一,你們現在就可以回去收拾自己的東西,第二,等待社區來接你們。”
武漢部分社區依然做核酸
歷時三年封控的新冠疫情爆發於武漢。曾經歷封城的武漢市江漢區居民張先生本週四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前一天政府發佈“新十條”措施後,居民自由出入小區,但是街道冷清,許多店鋪仍未恢復營業。他感覺不到武漢放棄“清零”後的變化。
張先生說,這場疫情始於武漢,終止在廣州,核酸還是在做:“現在小區從八點做到十點,不管你排隊有多長,只做兩個小時核酸。我們小區有的老年人根本就不做核酸了。一些地方還是要掃碼,你不掃碼不讓進。他這個措施各地不一樣,國家的標準是這樣,每一個地方執行情況不一樣。每一個地方有自己的保護政策,我們旁邊的小區沒有核酸點,就我們小區有。”
官方公佈的防疫“新十條”包括優化隔離方式。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第6及第7天核酸檢測CT值高於或等於35就可以解除,密切接觸者也採取5天居家隔離。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記者會上說,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致病力已逐漸減少,這次防疫措施放寬是因應“病毒的特點”。
四川大學家屬院大白一夜消失
成都一大學退休教師王先生週四對本臺說,經過這場疫情,中國社會很難回到疫情之前。他還說,前一天,四川大學校園內發生了奇特的一幕:“四川大學的家屬院川大花園,一個禮拜之內到昨天爲止還是滿院子大白,每個樓棟裏都安排一個大白監控,昨天下午,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呼啦啦一個人都不見了,這種事情究竟是誰說了算?你說底下人搞的還是上面人搞的,現在倒逼機制把上面人逼出來了。”
蘭州居民耿先生說,週四上午到街頭散步,原以爲街上行人增多,店鋪開門,但沒料到行人、車輛稀少。他說:“高速路口的落地檢、大白的帳篷沒有了,但是商店的門、銀行的門還是關着的,沒有開,都是打烊狀態,老百姓出門也沒地方去。昨天晚上我看到好幾個大型超市宣佈要營業了,說要佩戴N95口罩,要健康碼,沒取消得這麼幹淨,還是半遮半掩,拖泥帶水。”
防疫措施鬆綁 半遮半掩拖泥帶水
雖然各地機場、高速公路、碼頭出入口等大部分公共場所已經取消查驗覈酸檢測證明和掃碼,但是民衆對解封仍然半信半疑,認爲政府不可能完全放棄封控,而改用較爲溫和的措施。江西南昌居民郭小姐認爲,官方公佈的是防疫“優化”政策,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解封。她對本臺說:“他這個解封不是真正解封,這個防控防疫政策他稱‘優化’,還說非必要不做核酸。現在做核酸特別容易‘混管’(10人混1管篩查),這比較危險,其中有一例陽性,你陰性也誤作陽性,如果一定要做核酸,建議你去醫院自費做單管。”
在微博上,有網民寫道,疫情結束了,學校可以不封控了嗎?可以發護照嗎?有的寫道,第一季疫情防控“爛尾”,又回到三年前,打三針疫苗的意義似乎不大,陽性感染者健康狀況良好。有網民寫道,三年的種種經歷,在每一個人生命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一切都隨着決策的改變留在過去,後人會作出公正的裁決。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許書婷、鄭崇生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