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國葬 臺灣派兩黨代表出席 中國非黨員領軍惹議

2022.09.27 11:40 ET
安倍國葬 臺灣派兩黨代表出席 中國非黨員領軍惹議 2022年9月27日,日本政府在東京武道館爲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儀式。
美聯社圖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在各國代表團獻花時,司儀唱名"臺灣",臺灣的總統蔡英文指派兩位分屬不同政黨的前國會議長出席,平衡黨派也顧慮日中關係。北京則罕見派出非共產黨員的中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有學者分析,再過兩天是中日建交五十週年,中國政府的做法是對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帶有羞辱的施壓"。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在奈良遇刺身亡,享壽67歲,27日國葬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遺孀安倍昭惠捧着安倍的骨灰抵達會場,19響禮炮鳴放。儀式開始奏日本國歌、全場默哀,播放安倍生前重要談話與政績,背景是他爲日本“三一一地震”十年演奏鋼琴“花正在開”的琴聲。

治喪委員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安倍遺照宣讀追悼詞時,提及安倍是有勇氣的人,提出“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極大地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和美日威懾力,創建四國框架,與歐洲簽署經濟和戰略伙伴關係協定,與亞洲、歐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展開前所未有的果斷和坦誠的外交,與世界所有地區建立良好的關係。

2022年9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倍國葬儀式上宣讀悼詞。(路透社)
2022年9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倍國葬儀式上宣讀悼詞。(路透社)

岸田文雄致詞未提日中關係

岸田文雄認爲,安倍比任何人在維持和促進一個開放的國際秩序,重視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上做的更多,併爲日本、該地區和世界提供一個可靠的屋頂。岸田文雄承諾在安倍所奠定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包容的日本、地區和世界,讓所有人都能發光。

4千多人出席安倍國葬,日本外務省表示,包括218個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派代表約700人,領袖級政要約50人。美國由副總統哈里斯代表悼唁安倍,印度總理莫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出席。

岸田近日藉由“弔問外交”,3天接力會見逾30國領袖級政要,與哈里斯互動就臺灣情勢交換意見。

2022年9月27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代表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2022年9月27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代表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2022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2022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兩岸各走各的 中國先獻花

各國唱名獻花時,司儀喊出“臺灣”,“中國代表團”則早於“臺灣代表團”、間隔約7分鐘獻花。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以“臺灣”稱呼臺灣代表團具獨立主體性,可凸顯安倍生前力推的“緊密臺日戰略關係,一同對抗中國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遺願。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尊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指出,東京奧運會臺灣出場時,是日本廣播協會(NHK)播報員喊“臺灣”,這次則是日本政府,尤其在重要國際場合,更提升臺灣的存在。

蔡英文指派臺日關係協會會長、也是前任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以及前任國民黨籍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前行政院長、現爲駐日大使謝長廷參加。前總統李登輝之女李安妮則受安倍家屬邀請出席。

臺灣前立法院長蘇嘉全、王金平,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代表出席安倍國葬。蘇嘉全也是現任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路透社)
臺灣前立法院長蘇嘉全、王金平,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代表出席安倍國葬。蘇嘉全也是現任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路透社)

雖未突破七月臺灣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受邀出席在東京的安倍家祭,陳文甲認爲,臺灣代表團此次都是“院長級”,份量夠,也平衡藍綠政黨。王尊彥認爲,沒有派“現任”或可解讀是顧慮日中未來關係。

學者:中國派低階非黨員官員 羞辱施壓日本

中國在安倍家祭時,僅中國駐日代表致意,在北京則僅外交部副部長級赴日本駐中國大使館悼唁。此次由日本政府辦理的國葬,中國派出致公黨主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

王尊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認爲,習近平不是針對安倍,而是針對支持率下滑至四成的岸田政府,作出“帶有羞辱性的施壓動作”。

王尊彥說:“中國意識日本急着開放國境,傳出可能會承認中國疫苗,北京當局應該是知道日本現在很需要觀光收入振興經濟,用中國人赴日觀光旅遊、打觀光牌,對岸田施壓,迫使日本改變對中國不友善的態度,甚至是‘修正’對臺灣友好的態度。”

王尊彥提到,就算安倍給中國是強硬派的印象,但安倍首相任內建立所謂日中互惠關係,在2018年10月率團訪中籤了幾十條商業協議,對改善日中關係有不可磨抹的功勞。

王尊彥分析,中國派萬鋼,是個令外界感到陌生的名字,不僅層級低,還不是共產黨員,很可能是已知日本政府邀請臺灣,又抗議失敗。“中國有派代表等於沒派代表,中國政府以黨領政、以黨領軍,不是共產黨員,到底有多大程度代表共產黨政府?令人玩味,對日本很羞辱。”

2022年9月27日,中國派出致公黨主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中)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2022年9月27日,中國派出致公黨主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中)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路透社)

日中建交將迎五十週年 關係更下層樓?

王尊彥提到,再過兩天、9月29日,日中建交將滿五十週年紀念, 經過八月軍演日中關係更惡化,中國索性不派黨員參加安倍國葬,日中關係很僵,接下來恐怕“更下一層樓”。

陳文甲分析,岸田面對“後安倍時代”的弱勢政權,只能延續遵循安倍遺志與美國意志,才能統合黨內派閥、官僚體系和財閥勢力等“鐵三角”力量繼續執政。美日同盟基礎上雖必須追隨美國以“圍堵與對抗”中國,在經貿發展與區域威脅問題上,卻必須與中國“接觸與對話”,形成“圍堵中有接觸,對抗中有對話”的戰略困境。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 鄭崇生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